成本不好卷、产品也不好卷!只能卷新质生产力!

新能源采编储能 2024-07-09 14:48:40 509阅读 举报

  网讯:

  7月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会上表示,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大飞机、高铁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也指出“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了新跨越”,强调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信部要以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夯实新型工业化根基。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

  金壮龙强调,新兴产业要培育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对5G、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对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继续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从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大致由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这三个“新”构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三者共同形成的聚合体就是新质生产力。

  其一,新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不是普通的科技进步、技术改进,而是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至少要满足以下五个标准当中的一个:

  1、新的科学发现。这是“0到1”、从无到有的,对这个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

  2、新的制造技术。也就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在这个领域,恰恰是新型储能技术的最强项。

  3、新的生产工具。因为工具的革新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这将影响包括储能行业在内的所有工业制造业。

  4、新的产品和用途。对于新型储能来说,储能+不同行业、全新产品+全新应用,以前所未有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多元场景下,正是储能赛道充满无限可能的前景所在。

  5、新的生产要素。过去的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新制造中除了这些传统要素外,还有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目前,国内储能制造企业、储能项目每天都在产生大量数据,但绝大多数都被浪费掉了,每一个生产单元仿佛一个孤立的数据孤岛,彼此之间协同困难,数据从产线向上的流动需要经过层层传递,数据的精确性、实时性就在纵向传递和横向壁垒当中遭遇到极大损耗和丢失。

  其二,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这个词听起来比较高大上,其实很简单。例如一部手机有一千多个零部件,这些硬件形成的附加值占产品价值比例约45%,其余55%是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各种芯片的设计专利等等,这就是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这些服务看不见摸不着,却代表这个手机55%的价值所在。其实,在储能领域也具有同样的特征,例如特斯拉的电池管理技术。

  数据显示,美国生产性服务占GDP的50%以上,欧盟占40%左右,其他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多在40%-50%之间。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为17%-18%,与欧洲(40%)、美国(50%)差距很大,但对于中国新能源和储能行业来说,这又意味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因为在新能源和储能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全球领先优势。

  其三,新业态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变革,第一个关键推力是全球化,所有的新业态、新模式,都需要国内外双循环的一体化、市场化,部分业内人士干脆称之为“不出海,就出局”;第二个关键推力则是数字化、智能化,并最终形成产业互联网。

  当下,很多国内制造企业在数据的有效应用方面平均数只有5%,一些表现较好的企业大概能做到30%。很难做到让全厂、全流程数据在统一平台上得以极大透明和实时联通,直接为智能应用与各级人员管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上述这些对于储能行业来说,目前绝大多数仍是短板,但现在的短板就是未来的增长极,能够成功突破这些短板的企业无论身处何地,都有机会在新质生产力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引领储能产业某个细分领域的新主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2024年,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储能网特别策划《开拓新质生产力,助力储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报道,以向国内外用户详细介绍中国储能企业所展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了解储能一线产业生态,在此诚挚邀请更多合作伙伴加入我们的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在新型储能的时代风口下,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作者:新能源采编
链接:https://www.zhaoxny.com/p/1220d4fb253fa.html
分类:储能
本网站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点击 “举报”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
机械储能有哪些方式?
问答 1 位能友回复
如何判断锂电池的优劣?
问答 1 位能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