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绿色低碳及新能源产业合作交流会·加速碳中和,如何实现全产业链“绿能”圆桌对话在苏州召开。圆桌由盖世汽车CEO周晓莺的主持,对话四位来自汽车产业链各领域的嘉宾们,各方就如何实现全产业链绿能展开了深入讨论。
机遇与挑战并存,双碳目标对汽车行业的实质性影响
3060双碳目标下,许多传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推进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保证发展,是各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汽车作为产业最新技术的集成平台,其产业链低碳脱碳的实现,将为各产业绿色转型注入信心和动力。
企业所面临最直接的挑战就是生产方式的转型。陶氏大中华区总裁朱成怡表示,为了实现企业的碳中和目标,陶氏将从能源、生产工艺和材料创新三方面推进,并通过企业的Mobility Science平台,整合公司技术,打造可循环产品,加强与供应商和服务商的沟通,共同探讨如何达到低碳目标和下一步发展方向。
合作是实现碳中和这一几十年伟业的关键。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执行役常务中国区总裁郁国平也强调,除了企业本身在新技术和新材料做的减碳努力外,企业间的共同协作才是发展减碳事业最大的动力。要实现生产过程的碳中和,不仅需要个体企业的努力,更需要上下游企业合力,降低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从基础材料供应商到主机厂,汽车产业呈现出一条“冗长”的支持链。头部企业凭借积累的资本,尚且有能力进行转型,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减碳挑战更大。一是碳中和人才和资金稀缺,二是投资到减碳设备的资金很难在短时间内回流。想要实现全产业链绿能,这些都是待解决的微观问题。
但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当企业想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对出口产品要求相应的碳足迹明细的欧洲市场时,低碳产品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运营和供应链总监付垚在圆桌里提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如何在双碳目标下将额外增加的成本转化为企业的价值。
对此,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网络与信息安全官胡建钧表示,数字化是关键,绿色低碳必须建立在数字化上。一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整个产业集群,跟着一起完成绿色低碳转型,这就对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转型数字化,企业对自身的碳足迹能有更明晰的认识,各企业也能更容易联合起来。低碳本身也能成为一个产业,率先完成减碳目标的企业将有先发优势,带动其它产业链的绿色化。
对话嘉宾们多次提到,投资绿色属于未来投资,企业领导人需具备战略思维,低能耗设备取代高能耗设备带来的收益远大于眼前的利益,应该将减碳当作投资,而非消费。
政府领导监督定标准,上下沟通交流共努力
减碳、脱碳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会议的最后,嘉宾们向生态伙伴们作出呼吁,上下游企业应加强联系,达成减碳的共识。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等形式,促进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分享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共同推动行业减碳工作的进展。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交流平台,让利益相关方能够深入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痛点,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企业家应该认识到低碳减排的长期性,如果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将会失去时代的机遇和竞争的优势。只有整条产业链团结合作,才能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推动减碳工作的进展。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领导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再好的水手如果没有船长的指挥,也难以形成合力驾驶帆船劈风斩浪。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应能相互有机结合,方便企业做长期战略储备,提高企业的投资意愿,也应考虑到中外法规的差异,降低企业出海的成本损失。
双碳目标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但无论规则怎么变,公平都是首要原则。政府监管单位应提高绿色低碳领域的准入标准,同时发挥引领和监管的作用,确保数据披露的准确性,防止绿色低碳市场出现不正当竞争和虚假宣传。
同时,政府和行业主管单位可以考虑通过奖励和补贴等方式,激励那些进行早期投资,打造国际竞争力的先行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碳核查予以政策鼓励,将产业低碳化过渡到低碳产业化,再逐步培育低碳产业化,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