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跌俩月,新能源汽车告别高增速时代?

新能源采编新能源汽车 2024-03-13 09:34:24 278阅读 举报

2024,车市开门红成色不佳。

中汽协数据显示,1至2月,我国汽车销量达402.6万辆,同比增长11.1%;不过,如果刨除去年同期销量市场的低基数。转而看反映每月销量的环比数据,中国车市已经连续两个月的销量环比下滑。

春节假期是一个显性的理由,今年2月经历了完整的春节假期,有效工作日减少,制造业处于传统生产淡季,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市场活跃度总体有所下降。同时,部分购车需求已在春节前得到释放,汽车产销量总体较1月有所回落。

值得留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正在放缓。对此,也有专家认为,告别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速,是整个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表现。

坦率说,头俩月的整车销量难以预言全年车市的走向。不过,2023年的车市价格硝烟尚未消弭,2024年的价格战再度升温。这变成了一场拼家底儿抢市场份额的白刃战,明知如此的消费者更会持币观望,加剧这一态势。

2024年,卷字当头,淘汰赛加速。增资、走量,还是提高毛利,车企需要尽快行动起来。

01 是涨是跌?在于参照物,更在于心态

开年来看,汽车销量并不亮眼。

如果单看与去年同比的汽车销量,乍看下还不错。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2万辆和1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9.4%,市场占有率达到30%。

不过,2022年底至2023年初,汽车生产、销售都受到了疫情影响,由此给同期的汽车销量砸出了一个低点。正因如此,环比数据更能反映出趋势变化。

汽车销量已经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今年1月,汽车销量为243.9万辆,环比下降22.7%;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2.9万辆,环比下降38.8%。今年2月,汽车销量达158.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5.1%;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7.7万辆,环比下降34.6%。

中国汽车销量为何跌跌不休?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今年2月经历了完整的春节假期,有效工作日减少,制造业处于传统生产淡季,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市场活跃度总体有所下降。同时,部分购车需求已在春节前得到释放,汽车产销量总体较1月有所回落。

除了春节放假减少了卖车时间这一原因外,1月销量的提前释放影响了春节前的购买热情,随后的价格战引发了市场的观望态势。

“销量的增速仍会放缓,”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之前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速是特殊的,销量增速放缓代表市场回归理性。同时,他仍对中国新能源(3.410, -0.05, -1.45%)车市场保有较为乐观的态度,还没有到饱和阶段,还有许多存量和增量市场。

连跌俩月,新能源汽车告别高增速时代?

 

连跌俩月,新能源汽车告别高增速时代?

02 跨界造车玩家销量榜生变

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前三名都是传统车企。

比亚迪(206.750, 1.65, 0.80%)依然稳居新能源车销量的榜首,销量约12万台,同比下跌36.8%,环比下跌39%;吉利汽车排名第二,约3.3万辆台的销量同比增长48%,环比下跌49.2%;五菱汽车紧随其后,以8台的差距排名第三,同比增长2.4%,环比下跌19.5%。

和传统车企相对稳定的交椅不同,造车新势力代表“蔚小理”的格局逐渐生变。

2023年,理想年度累计销量达到376030辆,同比增幅182.2%,而蔚来年度累计销量为160038辆,同比增长30.7%。小鹏2023年度累计销量为141601辆,同比增长17%。曾经“蔚小理”的格局倒转。

连跌俩月,新能源汽车告别高增速时代?

跨界造车的玩家销量排行榜中,新角色的实力不容小觑。

2024年2月,问界凭借全系交付新车21142辆,再次超过理想成为新势力销量第一,同比增长503.20%,其中问界新M7交付量达18479辆,占比87.4%;第二名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20,251辆,同比增长21.8%,环比下跌35.02%。排名第三的蔚来2月交付新车 8132 辆,同比下降 33.1%,环比下降 19%;零跑和哪吒分别位列第三名和第四名,分别交付6566辆和6085辆;小鹏汽车2月交付4545辆。

理想的增程式技术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其成本相对较低,重庆市政协委员、中经传媒智库专家周远征告诉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车内配置则是紧跟了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一旦对上喜好,中国消费者还是很愿意买账的。

不只是销量,各家车企的平均成交价则更透露出了端倪:在咨询公司兰杰路统计的数据显示,理想的单车成交价格为35.6万元,蔚来为34.6万元,问界为28.3万元,而小鹏为23.2万元。

自理想的2023年财报公布以后,理想就成为比亚迪、特斯拉之外的第三个实现年度全面盈利的公司。除了理想在2023年创造了千亿级别的营收扭亏为盈以外,问界也正在慢慢回血。

新能源车企的盈亏平衡点在交付3万至4万辆之间,赛力斯(103.000, 1.43, 1.41%)若能保持当前的销量水平,2024年一季度有望扭亏为盈。

连跌俩月,新能源汽车告别高增速时代?

2024年2月“新势力”交付情况表

图/秦翔昊

03 价格战再袭,消费者持币观望

价格战的硝烟不散,让盈利变得十分艰难。

2024年的价格战首先由比亚迪打响,二月中旬,比亚迪推出多款“荣耀版”低价车型,如售价仅6.89万元的秦plus dm-i 荣耀版,而五菱、吉利等车企也纷纷跟进降价,极氪更是开始加量不加价,新极氪001在配置升级的情况下却将价格下探到了26万元。

自称不跟风降价的蔚来,在2024款新车发布前,订购老款车型也有一定优惠,算是一种变相的降价。

这场价格战在2月中旬拉开序幕,其首战战报还需等到3月份过完才能见分晓。与去年由特斯拉开启的价格战不同,今年这场价格战是过了年才打响(除去元旦后部分车企在新款发布前的优惠活动),且参加品牌范围更广,降价的车型更多(光比亚迪就已经有8款主力车型降价)。

消费者习惯于买涨不买跌,这让3月份的销量头顶一丝阴霾。

在这一背景下,仍有新玩家进入赛道。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将在2024年3月28日正式上市,或许是小米集团和雷军天生带有流量光环,又或许是小米在供应链整合和用户心智洞察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车企对其关注度颇高,围绕20多万元的价格区间,目前云集了一批传统汽车企业,他们纷纷推出了竞争力颇强的智能电动汽车。可以预想的是,这个价格区间的竞争会十分激烈。

如果不迎战,产品可能就没有销量,死得更快。如果迎战,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即便要退出市场也是把钱花光为止。

按照这种标准来看,有些玩家也正处于出局边缘。

04 渴望活下去,车企的三个锦囊

“2024年,业内的淘汰赛已经加速”,极氪汽车CEO安聪慧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如是说。类似这样的观点,已然是业内共识。

谁会被先淘汰?自然是造血能力弱,先花光钱的。车企要想打得起价格战,除了降本增效的内卷外,手里充足的资金更是打价格战的底气。

从财报来看,各界车企的情况各不相同。理想汽车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理想的毛利率为22.2%,同比上涨16.17%,经营现金流为506.93亿元,同比增加586.9%。

不过,作为理想的重磅车型MEGA,55.98万元起的售价不菲,上市后销量表现乏善可陈,且因为外观设计陷入舆论泥潭。

小鹏汽车在2023年Q3的财报中披露,公司总营收为176.26亿元,同比下降18.83%,毛利率-2.03%,同比下降116.67%,而2023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为-62.22亿元,同比下降172.18%;蔚来汽车总营收为556.18亿元,同比增长12.89%;

连跌俩月,新能源汽车告别高增速时代?

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是车企闯关的一种手段。在周远征看来,上市也有窗口期,从市场情绪和此前基石投资人的预期来看,上市的难度在逐渐增加。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列的哪吒汽车和广汽埃安都曾传出有意赴港上市的消息,目前暂未有更多动态更新。

除却融资,更重要的是造血,卖出更多的车。无论运营,还是个人使用,能卖出去的就是豪车,能买的就是好消费者。这是一些车企奉行的现实主义。

有人调侃说全国网约车,埃安和比亚迪占一半。而乘联会的数据表明这话确实不假。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能源网约车总增量约为74万辆,占新增网约车数量的约87%,而埃安销量约为21.9万辆,和19万辆的比亚迪正好构成了“半壁江山”。网约车销量约占埃安总销量的45%。

埃安不避讳自己成为网约车之王,广汽埃安品牌副总经理肖勇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埃安不会放弃网约车市场,他认为能把行业客户服务好,是品牌实力的体现,“如果让特斯拉Model 3去跑网约车,可能三个月就趴窝了。”

如果说背后资金充足能够让车企活下来,那单车利润的提高则能让车企走得更远。比亚迪一边降价销售入门车型,以便走量;一边不断上探高端车型价格,丰富产品线。

2023年,比亚迪全年累计销量突破三百万大关,其中约四分之三都是秦、海豚等,低端车型占总销量的比重过大。降价的策略在短期内能有效提高了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还能通过“走量”继续分摊研发成本。

同时,比亚迪在高端车型上的布局也非常积极,一边是腾势、仰望和方程豹品牌对价格不断上探,例如售价百万的仰望U8自交付以来就在社交媒体上赚足了眼球。

这种双轨并行的策略,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高端车型的高利润回报,为公司的研发投入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裕的资金来源。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销售放缓和激烈的价格竞争之后,市场似乎正在步入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性的发展阶段。在这场竞争中,那些具备领先技术、坚守自主品牌并紧密迎合本土消费者需求的中国车企,消费者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对他们的支持。


版权声明:
作者:新能源采编
链接:https://www.zhaoxny.com/p/1700a17efbc454.html
分类:新能源汽车
本网站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点击 “举报”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