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人才来自哪儿?跳槽成功率有多高?

新能源采编储能 2024-08-27 08:56:22 269阅读 举报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产业正如火如荼高速发展,人才作为发展“源动力”对于储能产业至关重要,储能产业需要健全的人才体系支撑,储能人才市场的发展将影响储能产业发展的稳定和速度。


8月20日,由北极星电力网、网站举办的“2024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在广州召开,北极星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广深入分析了人才在储能行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1.jpg


李广指出,储能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面临后备力量不足、跨界入行难、供需不对称和用工不规范等问题。需要行业垂直的专业平台、业内优秀企业共同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完备的人才体系。


近年来,储能行业极速发展,数以万计的企业争相涌入,随之而来的是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急剧攀升。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提前做了相应准备布局,但是依然不能满足火爆的储能市场和业务推进所需巨大人才缺口。


根据北极星数据预计,2025年储能人才缺口仍有近6万人,其中以研发技术、运营管理类、市场类人才缺口最大、占比近60%,而产业上游生产管理、操作工等人员人员过剩,成为裁员重灾区。


2023年储能行业爆发式增长,储能人才市场起步即红海,迅速进入“抢人”大战!得人才者得储能发展先机,人才供需被放大;而2024年储能行业内卷严重,产业链各个环节竞争加剧,整个储能市场进入冷静期,人才需求下降的同时供需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目前,储能行业以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为主、占比高达80%,随着各大高校陆续设置储能专业,预计未来储能行业人员学历呈上升趋势;2020年左右由电力行业跨界人员占比近50%,这些人员亦是未来储能人才市场的主力军。


2.png


另外,储能人才市场资深行业人才稀缺。目前业内3年以下经验的储能人才占多数,供需错配问题突出。


3.png


李广强调,储能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但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跨界人才的挑战。


据北极星数据中心统计,通信行业跨界储能成功率最高,主要面向软/硬件、算法等储能行业最紧缺岗位。其次电力行业跨界储能成功占比最高,主要以光伏、配电等细分行业最多,覆盖储能全部岗位。


此外,也有汽车行业BMS、PACK、电池生产等跨界储能相关岗位。另外,建筑工程行业跨界储能的主要以工程管理、造价等项目人员为主,还有来自互联网行业从事软件、算法岗位,以及家电行业的的电商、渠道和市场开发人员。


2023年3季度跨届储能行业成功率最高达76%,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更愿意挖猎成熟人才,对跨界入行人员接受程度大幅降低。


4.png


薪酬方面,方案工程师岗位年薪最高、为22万-35万,跳槽涨幅高达20%-50%;系统工程师岗位年薪16万-30万,其跳槽涨幅为5%-20%;此外销售或者项目开发岗位年薪12万-30万,跳槽涨幅为5%-15%;最后,项目经理岗位跳槽涨幅最小、为5%-10%,年薪范围15万-28万。


5.png


6.png


据北极星数据中心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0余家院校开设储能专业,主要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专业较早院校,比如华北电力大学,已有少量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是储能行业优质潜在人才。


另一方面,随着储能行业竞争加剧,储能人才其实面临的选择机会也在增多。针对这一现象,李广指出,专业人才稀缺、竞业协议限制人才流动、经济下行等等是影响人才跳槽意愿的主要挑战;而企业管理混乱、薪酬福利调整不及时等是导致人才流失的关键因素。


7.png


根据北极星调研,80.9%的储能人才在求职时最看重薪酬待遇;其次是公司品牌和培训体系,除此之外,储能人才同时也非常注重公司平台价值和个人能力提升。


李广指出,专业人才是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素质人才能够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速储能技术的迭代和升级。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人才队伍是企业获得优势的关键。


未来,储能产业将面临出海、低碳发展、应用场景多样化等新趋势。而面向这些新需求,李广院长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建议。


首先,应加强高校合作。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发和优化储能相关课程和专业,为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第二,企业要为在职人员和应届生提供专业培训。增强他们的实操能力和行业认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企业需求。


第三,建立行业认证体系。通过与企业、人社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制定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提高行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市场认可度。


第四,优化薪酬结构。通过定制化的薪酬报告,帮助企业了解行业薪酬水平,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


另外,要推动国际化人才战略。针对企业出海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


专业人才是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人才培养和认证,可以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人才队伍是企业获得优势的关键!





( 来源: 网站 作者: 陶歌 )



版权声明:
作者:新能源采编
链接:https://www.zhaoxny.com/p/1753e884ac681.html
分类:储能
本网站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点击 “举报”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
机械储能有哪些方式?
问答 1 位能友回复
如何判断锂电池的优劣?
问答 1 位能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