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这条路径,必须从打通技术架构、推进转型变革开始。东风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迈开步伐。
进入电动化时代以来,汽车产业便渐笼迷雾。
新能源赛道上,我们见过太多黯然落寞的背影,也见过一飞冲天的峥嵘。但成功规律何在?再叠加政策、市场等主客观因素,更显扑朔迷离。
首先,我们可以用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安慰自己——变化是万物之规律,表明自己至少可以找出最宏观的方向。但下一步的细化策略应该怎么落子?
商业江湖的参与者们,用成败案例昭示后来者,即便新能源浪潮近乎于蒙眼狂奔,但在品牌实力、价值体系、产品定义不断重塑的过程里,应对之道渐渐浮出水面:“以快制快、以变应变”。
当终端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派生的势头,汽车作为制造业又需要坚守规模化和统一化,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更是被电动和智能网联加剧了两个方向的矛盾。“打通”的策略,覆盖了产品技术维度,也成为连接多样化需求和制造规模化的桥梁。
好在这样的意识被越来越多的车企所认知。新近的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如果仅从命名去观察,可以看作东风公司科技创新“跃迁行动”的后续承接,倘若细观析之,则是“求胜先求变,打赢先打通”思维的集中体现。
新能源战场上,东风在内的国家队,还未站上胜利之巅,但好在已经朝着光明的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托马斯·达文波特大概绝对想不到,他在1834年缔造了干电池驱动车辆的雏形,居然会在五十年后掀起地球上第一波“电动汽车”热潮,一百年后的1930年代又被燃油车几乎消灭殆尽,更不会想到再过了接近一百年后的今天,电动汽车已经蚕食鲸吞燃油车市场份额。
从干电池雏形,到铅酸电池,再到镍氢电池,乃至如今的锂电池动力,以及智能化的加成,电动汽车居然有接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本质上就是一部“出行动力变化史”,正应了梁启超那句话: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让人欣喜的是,中国汽车捕捉到了新能源带来的变革机遇,推动本土汽车产业“换道超车”;让人遗憾的是,国家队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中,行动稍显迟缓。不过,Better late than never。
8月16日,东风公司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对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事业进行重大管理体制调整——集团一体化管理“东风”品牌下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东风公司领导挂帅,集团总部上阵打仗。
这是东风公司发布十四五“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创新“跃迁行动”之后,加快实施“转型升级三年行动”,顺应汽车行业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重要布局。同时也是践行“双碳”战略,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主动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大国崛起,一定是品牌崛起。过去的几十年间,诸多中国汽车品牌在其中不断突围,但终因奉行“多生孩子好打架”发展策略,而始终无法更进一步。在被合资品牌打压的困境中,要实现这样的伟大夙愿,在各自为战的环境下可谓难上加难。
好在新能源转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抓住时机的中国汽车品牌没有给外资品牌喘息之机,不断超过50%的市场份额让所有人看到了中国力量的崛起。
业界或许更关注东风公司未来三年在自主新能源领域的500亿元投资,以及40款新能源车型,也会去揣测2025新能源销量百万辆的可行性。然而最根本的转型动因,恰恰在于“跃迁行动”体现了东风已经意识到需要加速转型,从研发和管理多重维度提升效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先不妄言胜负,俨然一场宏大的战役已然打响。
紧握汽车制造的本质
大概再也没有比汽车行业更喜欢纠结于“百万辆门槛”、“千万辆大关”、“十年大计”、“百年品牌”。
人人都喜欢通过数字感受量化的直观力量,但是汽车业尤为突出,这是制造业本质所决定的——讲究规模和积累,只有上了规模,经历时间的打磨,才能摊薄成本、提高可靠性。
比亚迪累积500万辆的产销量,本身就是说明了这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汽车品牌也将以“百万辆”为单位,甚至将以“千万辆”为单位去沉淀自己,而“百万辆”也是汽车公司打造“百年品牌”的必经之路。
与规模密切相关的就是研发制造的通用性。从福特以流水线开辟现代化工业制造的先河,到大众MQB拉开汽车模块化底盘平台的序幕,再到丰田TNGA干脆连电子、动力都实现通用化,公司架构层面达成协同,批量化、模块化、通用化已经是汽车工业的必然进化方向。
然而在另一头的终端市场,消费者口味越发百花齐放,千人千面,追求个性化、小众化、多元化。
两种看起来矛盾的诉求,应该如何实现调和?在企业层面,需要从技术、产品乃至公司架构等不同维度,实现打通:表面上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底层技术却如出一辙,生产线也能通过模块化轻松共线,资源配置和公司管理也可以由内部通道高效运行。
可以说,“打通”二字,才是东风此次推动自主乘用车“跃迁行动”的本质。
技术层面,模块化架构打通从岚图到纳米的全系产品覆盖,类似当年大众MQB、日产CMF的思路,以臻形成规模效应。
品牌层面,东风风神继续深耕主流乘用车市场,东风eπ定位为面向主流市场的电动化品牌,东风纳米为面向小型细分市场的纯电品牌,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又基于同样的技术架构实现协同效应。再叠加定位高端的岚图、定位越野的猛士,整个东风事业版图在完善的同时追求打通的合力效果。
运营层面,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由东风总部直接运营,实现“资源整合 力出一孔”,真正做到资源一体化、责任一体化、职能一体化,压缩管理层级,提升决策效率,发挥协同效应,提高面向市场需求、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全力抢抓新能源事业的窗口期。
汽车作为制造业分支,对规模化和通用性的追求贯穿百年发展史,但却又要面对万紫千红的市场需求。技术、品牌和运营的“打通”,在制造端追求大规模、低成本和高效率,在产品终端却呈现有个性、多选择和顺潮流的特点,这才是汽车制造业本质的当代体现。
东风自主乘用车的“跃迁行动”落地,已然是“好风凭借力”,那么是否能“送我入青云”,且拭目以待。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