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事件。
俄罗斯驻德国大使涅恰耶夫25日表示,迄今为止,调查这一事件的相关国家尚未得出任何具体结果;对于这起对德国和俄罗斯造成了严重损害的袭击事件,俄方将坚持要求进行尽可能公开透明的调查,并确保真相公之于众。
美资深调查记者赫什:美炸毁“北溪”管道
到底是谁制造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时至今日,真相仍是一个谜团。2023年2月8日,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表文章,直指美国政府策划炸毁了“北溪”天然气管道。
西摩·赫什援引消息人士的话在网上发文写道:“去年夏天,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2’军事演习的掩护下,在‘北溪’管道安放了遥控爆炸装置,三个月后通过遥控摧毁了‘北溪’管道。”据赫什的文章,去年9月26日,一架挪威海军飞机投下了一个声纳浮标,在声纳浮标的帮助下,之前安放的爆炸装置被启动,“北溪”管道就此被爆炸摧毁。
赫什在文章中还表示,自2021年底,在决定破坏“北溪”管道之前,美国总统拜登与美国国家安全团队曾进行了9个多月的秘密讨论,主要议题就是如何不留下证据。对这一说法,美国白宫表示,西摩·赫什有关破坏“北溪”管道的行动是由华盛顿策划的文章是虚假的。美国中情局新闻处也在一份声明中否认赫什文章所述内容的真实性。
虽然美国政府极力否认相关说法,但事实上,不论美国总统拜登还是美国副国务卿纽兰都有过终结“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言论。去年2月7日,在美国总统拜登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共同出席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拜登表示美国有能力将“北溪”管道“终结”。
美国总统 拜登:如果俄罗斯发动进攻,俄罗斯坦克和部队越过乌克兰边界,“北溪-2”管道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记者:你们将具体如何做呢?这个项目完全在德国的管控之下。)我向你保证,我们会做到的。
在拜登之前,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也曾发表了类似的言论。
美国副国务卿 纽兰:我希望表明的是,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无论如何“北溪-2”都不会继续推进。
欧洲经济受挫 战略自主更难实现
分析人士指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欧洲能源进口大受影响,经济遭受重创、对美国依赖日益加深,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诉求将更加难以实现。
“北溪”管道作为俄罗斯廉价能源输入欧洲的重要通道,爆炸事件之后欧洲国家受到很大影响。以德国为例,在失去短期内恢复自俄进口天然气的可能性后,德国被迫将供应来源转向挪威、荷兰、比利时、阿联酋等国。与此同时,美国对欧天然气供应也大幅增加。2022年6月,美国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首次超过俄罗斯。截至今年4月,美国提供了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0%。
尽管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欧洲短期内仍难摆脱能源成本压力。据法国《快报》网站报道,欧盟弃用俄天然气的代价高达8110亿欧元。
此外,能源危机还加快了欧洲企业外流。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高气价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这可能使欧洲进入“新的去工业化时代”。
欧洲面临的困境让一些欧洲政治人物重新考虑“战略自主”。德国内政与国土部长南希·费泽表示,“北溪”被炸事件的背后是“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问题。
但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危机已让欧洲在防务和经济上更加依赖美国,再加上欧洲企业在能源危机下向美国转移,欧洲想实现“战略自主”更加困难。如何处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调查结果将考验欧洲国家“战略自主”的决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