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获悉,2024年6月3日,我国首台套自主研制的5吨/天氢液化器成功运抵中山低温院,这一装备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制,中山低温院负责引入装置、落地示范。
在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科学院理化所项目团队攻克了大型氢液化器的流程设计与优化、高速重载透平膨胀机、高效正仲氢转化及换热一体化和集成与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在单台产量、系统能效比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大型氢液化系统的全国产化,形成了成熟的大型氢液化器的工艺包,建立起我国自主生产氢液化器的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的建立,彻底打破了大型氢液化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为我国航天发射场液氢推进剂的稳定供应和氢能的储运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该项目的实施,也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典范。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负责装备的研制,中山低温院则负责引入装置、落地示范。双方的紧密合作,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展现了我国科研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的决心与实力。
2024年3月8日,这台国内首台套5吨/天级大型氢液化系统在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满负荷测试调试成功,并通过了专家现场测试。该系统实现了低负荷长周期(73小时)稳定运行,满负荷稳定运行8.5小时,液氢产品中的仲氢(仲氢相对正氢在液氢中更加稳定,仲氢含量大于95%的液氢能有效抑制其自蒸发)含量达到98.66%,液氢产品技术指标符合航天发射场液氢推进剂的验收标准(GJB 5405-2005),氢气液化率约5.17吨/天,液化系统能效比12.98 kWh/kg液氢,均优于目前国内引进的最大液化能力系统2.5吨/天氢液化器(文昌发射中心自法国液空公司进口)。
下一步,中山低温院将落地该装置,继续深化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通过技术优化与迭代进一步提升氢液化器的稳定性和能效比,推动规模化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整合产业链资源以形成完整的氢能源产业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提升国际影响力,引入示范应用以验证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以保障项目的持续发展,争取政策支持和利用市场机制推动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评估和宣传氢液化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中的作用以提高公众对清洁能源的认识和支持,从而巩固中山在氢液化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动氢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