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观点的形成,有大量实践经验与数据所支撑。
从风电本身来看,其对电网的影响确实还很小。据风能专委会副主任李鹏公开发言,风电的同时率只有20%,对电网的友好性非常强。正因如此,目前在现货市场中,风电价格甚至可比光伏高0.1元/千瓦时。
风电同时率低,是由其资源特点决定的。现今年平均风速6米/秒以上,基本就可视为优质资源了。那么如果风以这样的速度运动,1分钟移动360米,1小时才能移动21.6公里。相比以地球自转速度迎接太阳能的光伏,风电在一大片区域内,同时满发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更常见的情景是,在几十公里范围内,一些风电场满发,另一些风电场没有满发,还有风电场没怎么发。如果将范围扩大到数百公里,我们可以发现,正在发电的风电场将像星星一样遍布整个区域,没有发电的机组也星罗密布其间,这片区域的风电供应是相当稳定的。
尤其是风电占比还不到10%的情况下,这样稳定的电源,对整个电力系统产生不出什么冲击。
这还只是从风电本身来看。如果加上对新能源的调峰手段,比如火电、水电、抽水蓄能、储能、后备电源、甚至超装机组等,风电想要对电力系统构成一点威胁,还真挺勉为其难。所以说,针对风电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影响去寻求解决方案,确实操之过急了。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在新能源电力占比较大的局部地区,加上光伏一起满发,确实可能对弱电网产生较大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构网型风机在当下的意义虽不是特别重大,但对一些特殊的构网需求,也有其价值所在。
所以,有行业专家对现在大力推广构网型风机技术的行为背后,是否存在传统能源行业推手,存有戒心和疑虑。因为构网型风机必定会提高风电项目的投资成本,从而影响风电开发的势头。但就小编分析,这样的观点或许多虑了。
给风电项目提高开发成本的事,各地已经做了不少,比如强制配置储能。事实上,对于整机商来说,构网型风机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其开拓风+储市场的利器。也就是说,构网型风机中所搭载的储能模块,可以替代专门的风电场储能设施,从而使风机深度结合储能,形成风储一体化机组,提升整机在风电开发链条中的价值,提升整机商在风电项目中的价值。
例如据媒体报道,河北建投康保“上大压小”风电平价示范项目,采用的是搭载了储能模块的构网型风机。据公开中标信息显示,该项目170兆瓦的随网型风机中标单位报价为1720元/千瓦;30兆瓦构网型风机中标单位报价高出前者一倍有余,达3990元/千瓦。
储能设备成为风电机组的一部分,使主机价值进一步提升,对目前饱受价格战困扰的整机商而言,是一次摆脱整机制造低利润水平的好机会。当然,要想真正实现这样的商业模式,通过整合储能达到更高的主机利润,需要不止一两家整机商的努力,而是整个行业的推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构网型风机不但不是个伪命题,还是一个好命题。也许中国风电行业的十多家整机商,在这里愿意站在一条战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