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的规模化发展为新能源的消纳缓解了一定的压力,氢能将驱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新能源中心太阳能检测室技术主管李红涛
2023年11月1日,SNEC2023氢能大会——氢能前沿技术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本场论坛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氢能的发展之路,共同展望新型电力系统视角下氢能的技术和前沿的发展趋势。
论坛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中心太阳能检测室技术主管李红涛,作题为《氢能规模化发展破解新能源消纳解题》的主题演讲,网站整理如下:
他指出,目前,制约我国新能源发展主要的矛盾和焦点就是新能源的消纳。
要解决我国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与消纳的矛盾,需要从几个方面布局。首先是新能源的合理规划,机组的灵活改造可以提高新能源的可预测和可调度能力,加强电网的互联互通建设,需求与负荷端灵活性的配置,增加储能在光伏和风电电站配置,不管是分散储能还是共享储能,将多余的电量暂时的储存起来,都是解决新能源发电消纳的关键因素。
此外,电解水制氢也为新能源的消纳提供了途径。现在新能源发电的成本,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光伏和风电,弃光和弃风的电能来制氢。用电制氢,氢再转成电,这个环节还是有很大的损耗的。
在氢能发展方面,氢能发电经历了四个热潮。上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氢能的利用,然后煤制氢、核能制氢成为了热点。1990年全球气候大会上,为了应对气候的变化,氢气驱动汽车,核能制氢也成为了一个热点。2000年燃料电池,氢燃料汽车,主要是受到石油价格的波动太大,也进行了尝试。最近,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氢能利用也被提出来了。尤其是与新能源结合,新能源度电成本的下降,成为了绿氢发展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氢气具有来源广、零碳化、是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可以规模化长期存储,是优质的能源载体,应用领域广泛,替代性强,经济性价值高等特点,因此,氢能将驱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
全球各个国家也促进了配套的政策来支持氢能的发展。在我国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已经陆续出台了氢能产业的配套政策,支持产业的发展。从全球需求量上看,到2025年,对氢气的需求将达到8500万吨,2030年预测将接近1亿吨。绿氢的供应能力也在每年持续提升。我国氢能去年总产量是2800万吨,在“双碳”的目标驱动下,预计到2030年将近4000万吨,在终端领域的消耗占比将达到5%。随着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和光伏度电成本的下降,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的成本,每度电大概在5毛钱,这就决定了绿电制氢成本可以到15元/公斤,占比也由以前的2%提升到15%。
李红涛表示,绿电制氢的成本主要还是依靠我国风电技术和光伏技术不断的突破,尤其是光伏领域,太阳能电池转换的效率每年在突破和上升,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每年在不断的下降,这就为新能源制氢带来了成本的优势。
另外一个方面,氢能配套的政策和一些措施支撑新能源制氢,将是以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撑点,也为新能源的消纳缓解了一定的压力。
(网站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