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车市有没有“黑马”?

新能源采编新能源汽车 2024-01-19 07:11:51 326阅读 举报

回顾2023年,纵观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人抱憾离席,有人险象环生,有人破局自立,也有人厚积薄发,更进一步。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看客眼中,位列天平两个极端的“尖子生”和“差生”,都已无观赏兴致。极具戏剧性冲突的是位列天平中央进退维谷的“中等生”: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则万丈深渊。

这其中,问界是较为瞩目的一个。

2023年,“中等生”问界,上旬俯身艰难前行,下旬昂首阔步向前。如今看来,问界虽未走到“尖子生”的队列之中,但此向前趋势已然不容小觑。

值此年关,尚且论断这家华为系车企,究竟如何在一年之内茅塞顿开,从逆境走向顺境?

问界半路觉醒,理想更换“假想敌”

实际上,对于问界而言,2023年的开年绝非是一个好的开端。

进入2023年,问界销量一直未能回到2022年1万辆的高位。2023年1-6月,问界每月销量在造车新势力序列排名靠后。去年上半年,平均月销5000辆左右的成绩,甚至让“华为的伙伴们”开始摇摆,逐渐出现“自主”的意愿。

比如,赛力斯独自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蓝电;奇瑞发布了首个独立新能源电动品牌iCAR;江淮推出全新品牌钇为;北汽极狐推出新车型考拉……

2023年5月,还有一口气悬着的问界在庆祝第10万辆车下线。虽与比亚迪第500万辆车下线不可比拟,但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后来者,10万辆车下线,依然是问界的里程碑事件。达到10万辆数量级,是决定问界能否继续留在牌桌上的生死线。而未来能否跃过这道坎,则意味着问界是否能走得更远。

2023年,中国车市有没有“黑马”?

图源:问界

值得肯定的是,问界只用了15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10万辆车下线,大跨步迈过了生死线。正如余承东彼时所言:“华为智选车走出了从0到1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要加速从1到N。”

但从“1到N”的路,绝非坦途。要知道,在问界10万辆车下线的背后,是问界M7一度低到几百辆的销量数据,如此颓势,也给问界的未来打上了一个问号。

2023年10月,问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了,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

去年国庆假期期间,问界新M7单日最高大定7000台;短短50天,问界新M7大定累计超过8万辆。且随着问界新M7的推出,问界整车销售情况从2023年10月开始迅速反弹,交付量达到12,700辆,超过哪吒位居新势力第六;11月交付18,827辆,再超零跑、蔚来、极氪,跃居第三;12月交付量攀升至24,468辆,再超小鹏,排名第二位。全年累计交付9.4万辆,较2023年3月至12月累计销量增长26%。

随后,问界再接再厉,继续推出新车型。2023年12月,问界M9正式发布,改款车型共有增程和纯电两个系列,售价区间46.98万至56.98万元,将在1月26日开启交付。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问界在如火如荼般推新车、享受鲜花与掌声之时,一直被业内拿来比较的理想却压力倍增。

毕竟,两者的目标市场重合度较高,且整车价格区间较为重叠,这让风光无限的理想如临大敌。更何况,2022年问界M7发布之后,理想是见识过问界的厉害的。

彼时,李想曾发布微博长文深刻反思,并坦言:“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甚至李想自曾曝,问界M7让理想亏了十几亿。

也正因如此,在问界新M7发布之后,理想召开战略会,讨论其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有一个不小的调整是,理想把第一强劲的对手由比亚迪换成了华为。

厚积薄发的问界,并不让人意外

为什么是华为,而不是问界?

此前,李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问界能卖这么多,是华为的渠道强,还是品牌强,李想的回答是:是华为强。

李想曾深夜中反思了理想ONE为何提前停产的原因,李想承认,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ONE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团队都被打残。 

显然,纵使问界让理想不止一次受到打击,但李想依然清晰地认识到,问界日益增强的竞争力的背后,是华为的精神内核。

那么,华为的内核是什么?智能驾驶,或许是最明确的答案。

2023年,中国车市有没有“黑马”?

图源:问界

华为的智驾能力是业内有目共睹的。甚至有预测称,华为将会在智能化时代,成为电气时代的“宁德时代”,此评价径直将华为推向了智驾领域的神坛。

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此。对于大多数主机厂而言,其对华为的情感复杂,用“又爱又恨”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2021年,上汽董事长陈虹在面对记者所问的“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合作”时,他的回答是:“上汽很难接受单一供应商所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样会变成他是灵魂,我是躯体。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陈虹此言,不但警醒了同行对华为过度依赖的危险性,同时也从侧面肯定了华为在智驾领域对主机厂的渗透之深。

据悉,目前车企发展智能驾驶技术主要分为:软硬件全栈自研、软件自研、合作共研、引入第三方。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表示:“真正的全栈自研应该实现软硬件一体化。”即从决策层到芯片再到软件的全面布局。硬件自研一般是指拥有设计自动驾驶芯片的能力。软件自研则包括从底层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算法。

当前,大部分企业强调的“全栈自研”,其实是指软件层面。放眼整个汽车行业,现阶段唯有特斯拉和华为实现了软硬件一体化全栈自研,且国内仅华为能与特斯拉相提并论。

盖世汽车曾报道,2023年12月,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在生产最好的人工智能(AI)芯片的竞赛中,华为是NVIDIA“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华为已成长为中国事实上的芯片技术冠军。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称,华为依托“鸿蒙+MDC+麒麟+盘古”组合拳(对应智能座舱系统、智能驾驶算力平台、车载芯片、自动驾驶大模型),实现了从核心芯片、自动驾驶平台到终端车辆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具备唯一稀缺性。

2023年,中国车市有没有“黑马”?

图源:问界

当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光芒愈发耀眼,也让部分以智能化为标签的主机厂感到不服气,小鹏汽车首当其冲。

不久前,何小鹏与余承东围绕AEB技术展开隔空“互怼”,在车圈引起不小轰动。双方一个全盘否定,直指对方造假,另一个直怼对方一知半解,被手下欺骗。

时至今日,双方孰是孰非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纵使两人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但结果确是,从舆论导向来看,两人互怼拉扯的过程中,消耗了不少小鹏汽车智能化“人设”的锐气。

和小鹏汽车不同的是,作为较为显眼的“敌手”,理想却反其道而行,选择从对立面走到华为顺位,决定向其虚心学习。

李想曾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理想汽车的战略会上、2022年底的全员信里、去年4月份的汽车百人会,甚至得到的课堂上不断解释自己为什么学习华为、如何学习华为。

据悉,为了把学华为贯彻下去,李想还要求各个部门的高管每人读十本以上关于华为的书。一位接近理想的人士说,所有一级部门负责人的办公桌上,都摆着一摞关于华为的书籍。

2023年年底,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马东辉在回答自动驾驶相关问题时,称理想将着重打造自动驾驶研发能力,他们的目标是明年上半年进入自动驾驶第一梯队。

据悉,目前理想自动驾驶团队共900人,未来将扩大团队至2500人左右。有媒体从多家招聘渠道了解到,理想近期招聘自动驾驶相关岗位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公司。

2024年,继续如意?

整个2023年,问界在颓势中重整旗鼓,在下半年激流勇进。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开年第一周,问界销量重击了热衷于发布周销量的理想。数据显示, 1月1日-7日的第一周里,理想汽车共交付0.43万辆新车,较上周的1.41万辆大幅下降69.5%。其中理想L7销量1916辆,较上周下降65.1%;L8下降67.3%,下降至1331辆;L9环比减少77.2%,减少至1032辆。

同期内,问界以0.59万辆周销量位列第一。虽然第二周,理想追至和问界相同的水平,但前两周累计销量仍落后问界超1800辆。

2023年,中国车市有没有“黑马”?

图源:理想汽车微信公众号截图

有消息称,问界预计2024年全年销量为60万辆,并已向上游供应商传达这一目标。据悉,问界将在2024年推出新M5、M8(介于M7和M9之间)两款车型。

有业内人士告诉盖世汽车,对于问界2024年整车市场销量表现,期预测该车企将会在2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增程市场内,与理想汽车平分秋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问界此后便会一帆风顺吗?

或许也不是。问界还需要重视其产能和交付能力。

问界新M7交付问题便是较为典型的例证之一。2023年11月7日,440名问界新M7准车主联名发出维权信,抱怨他们购买的车辆“迟迟无法交付”,要求问界和赛力斯给出解决方案。

而问界新M7的交付难题,主要源于赛力斯工厂的产能不足。

问界遇到的问题绝非新能源汽车市场首例。一直以来,有很多新能源车因为产能问题而错失市场,如蔚来ET5、小鹏G9、长安深蓝SL03等。蔚来创始人李斌不止一次表示,由于产能和销售安排不妥当,2023年至少损失了1万销量。

问界吸取了新M7的交付问题的教训。在问界新M7上市后,其陆续推出了“提车关爱计划”,以及“提车不跨年”政策。

前者表示,超出相应等待周期,按超出天数获得提车关爱现金补贴;后者则提出,所有在2024年1月31日前(包含当日)下定的客户,若在2024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之前,订单状态仍未显示“车辆已到店”,则在交车时可获得3000元现金。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华为正在建设独立的鸿蒙智行门店,预计到2024年新建门店数量将达到800家左右。据了解,新的门店将提供包括销售、交付和售后等服务,统一负责华为“四界”的产品。

正如此前余承东所言:“销量只是某一发展阶段的结果,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此言不虚。对于车企而言,把车卖出去只是销售链条中的第一环,如何与消费者构成链接,通过服务增强用户黏度,搭建信任堡垒,才是至关重要的决胜之道。

版权声明:
作者:新能源采编
链接:https://www.zhaoxny.com/p/398be52a775df.html
分类:新能源汽车
本网站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点击 “举报”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