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对氢能产业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港口既是发展氢能的推动者,也是氢能落地的首批受益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氢港”在世界范围内“多点开花”,国内外纷纷加快步伐布局“氢港”,带动了当地的“氢经济”快速发展。当前,河北省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出台了《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推进氢能多领域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氢能全产业链。但从国内外“氢港”建设与“氢经济”国际化发展看,我省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一、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从制氢环节看,我省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经济、环保性问题依然突出。从储氢环节看,储氢密度、储氢安全性和储氢成本平衡关系尚未解决,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差距。
(二)储、运氢应用技术和研发能力不足。储、运氢核心专利基本掌握在国内外的大型企业手中。相比而言,我省在制、储、运、加氢应用技术装备等方面能力薄弱。
(三)产业链不完整制约氢能产业发展。我省氢能产业链虽已初步形成,但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较少,制氢企业生产的大部分氢气无法直接向下游企业供给,氢气储运装备产品的生产、制造、研发、示范仍未广泛开展。
二、相关建议
(一)构建新型的氢能制造体系,打造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探索完善我省氢能产业前瞻性规划和政策体系。明确发展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二是加快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形成氢气制、储、运、注、用等全生命周期,培育氢能装备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打造创新型氢能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三是持续推进氢冶金技术研发。依托河钢、首钢京唐等钢铁龙头企业,以及唐钢设计院、华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国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推一批氢冶金示范项目,做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
(二)建设国际化的氢能港口,打造氢能产业聚集地。一是建设港口氢能示范区,打造绿色“氢港”。增加氢能在港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包括燃料电池轨道交通、分布式发电、备用电源、港口机械等。二是开拓氢能国际贸易的“贸易+技术创新”新模式。加强与日、韩、俄等周边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利用临港钢铁、化工等产业副产低成本制氢,实现我省氢能产业链与国际氢能市场的互补互通,打造东北亚枢纽型氢能港口。三是营造良好的氢能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借鉴国际氢能港口发展先进经验,打造氢能产业聚集地,推动我省参与国际氢能产业分工,促进港口氢能综合利用和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超前规划港口氢能基础设施,打造先进的氢能物流体系。一是打造以氢能重卡为主的港口氢能物流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卡运输“柴改氢”示范区。利用临港重化工、钢铁冶金及港口物流重卡应用场景优势,积极与重卡汽车公司、氢能科技公司以及中石、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共建氢能产业生态,打通氢燃料电池、整车、加氢站、氢气供给及车辆运营的产业链条。二是适度超前、科学规划沿海港口加氢站网络体系。探索现有加油站、加气站与加氢站合建发展模式。依托我省临港化工副产氢企业,以焦炉煤气制氢为主要氢源,建设港口氢气输送管道。三是加强氢能物流示范项目品牌建设。借助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政策优势,加强与京津在科技、人才、资本、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引进合作,打造区域内氢能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