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讯: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项目是投资的支撑。好的项目等不来,得靠主动谋划,主动争取。肇庆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提到,围绕大能源、大水利、大交通、大产业等重点领域谋划大项目。新型储能产业就是这样的万亿赛道,将诞生一大批重大项目,肇庆应该如何找机会、争项目?
锚定大能源,谋划大项目
项目要成林,首先得树立“抢”和“抓”的意识。在2022年底一场重点项目会商会上,市领导分析,肇庆的重点项目投资劲头不及往年,原因在于优质项目储备不足,各级、各部门的谋划能力未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特别是在规划具有“造血”能力的项目方面未能形成足够的带动力。肇庆务必要在项目意识上进行突破,着力补齐谋项目抓项目的短板。
从痛点出发,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把提升项目谋划能力作为“投资行动”的第一项重点工作,指出要注重从上级政策中谋划项目、从优势企业中扩大项目、从招商增量中引进项目、从补短板中完善项目、从前沿领域中捕捉项目。
新型储能产业就是肇庆选定的大产业、大方向。在肇庆,一批储能电站正在加紧推进,年内将陆续落地。在用电低谷时,电站会把富余的电力“囤”起来,到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存货”。因此,新型储能也被形象地称为大型“充电宝”。今后,在家用、商用、工厂、基础设施等场景中,新型储能装备将越发普遍。作为用电大省,广东今年全面吹响了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到2027年,全省装机规模要达到400万千瓦时,将比2022年底增长约六倍。
建设大型“充电宝”具有非凡意义,能够有力保障能源安全,并通过消纳绿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广东加快“双碳”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新型储能为广东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再造大蛋糕的历史性机会——大型“充电宝”是一项新型基础设施,从原材料到整机,再进行管理和并网,贯穿着一条精密、绵长的产业链,能够支撑起庞大的产业规模。按照目标,广东将力争在2027年把新型储能产业建设至万亿规模。
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各地市规划了一条优势互补、分工耦合的产业协作链,推动形成千帆竞渡、奋力争先的发展气象。全省的工作可谓“一刻不等,紧而又紧,实而又实”,今年发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的部署后,广东以一个月一份文件的速度推动战略落地,明确重点,统筹调度,打好“组合拳”。
万亿赛道风起,肇庆如何把握?
广东省为肇庆规划了三个定位:以肇庆、江门、珠海、中山为重点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珠海、佛山、肇庆、东莞为重点建设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肇庆为重点建设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
深度报道组从工信、发改、投促、大型产业集聚区等部门了解到,肇庆紧抓发展机遇,明确将新型储能产业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全市迅速掀起工作热潮。比如,发力开拓应用场景,数家传统产业的用能大户启动或规划建设储能电站,包括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兆瓦级的储能电站;在产业链上,探索整合集中式光伏项目,招引集成装备及关键零部件项目,谋划废旧电池精细回收示范工程基地,推动形成储能产业链闭环等;在政策方面,肇庆还在编制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但是,肇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譬如产业链上下游品类不多、具有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储备不足等。肇庆要想实现突破,还需要找到更多立足点和支撑点。那么在这条新赛道上,肇庆该如何谋划项目、扩大项目、引进项目、完善项目、捕捉项目呢?
华南师范大学是省内最早设立新型储能类专业的高校。华南师范大学(肇庆)国际光电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肇庆市西江创新团队带头人王新,多年来一直在肇庆开展新型储能相关研究。他建议,肇庆应持续关注新型储能的发展趋势。新型储能的整机装备由电池组、电源管理系统、电气系统等组成,其中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既有一致性又有不同的重点,譬如储能电池主要以长寿命、低成本和高安全性为目标。正因此,新型储能行业当前奋力创新,由此孕育着新项目、新需求、新的产业形态。
事实上,这种趋势在省里的政策引导上也能捕捉到。今年广东省发布的多份文件,包括《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广东省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等均把创新驱动放在突出位置,在当前占主流的化学电池领域,着意突破的氢能源领域、钠离子电池领域,以及战略性前沿领域,都有细分的技术攻坚方向。发展目标是新型储能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攻坚关键技术,破解“卡脖子”问题
仔细研究《指导意见》,与肇庆相关的三个产业链环节,包括锂电隔膜、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等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中,隔膜是储能电池四大原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项。
深度报道组了解到,在过去,隔膜市场基本由海外国家垄断,而随着中国储能电池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中国民营企业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推动中国成为隔膜产量最高的国家。成绩固然可喜,但行业痛点不能忽视。如隔膜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固定投资占比高,但生产设备主要由海外供应商供应。隔膜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领军企业均拥有多项国家技术专利,技术不断迭代。目前已在肇庆投产的璞泰来就是湿法隔膜的代表企业,干法隔膜的企业梯队也愈发壮大,并进入宁德时代等龙头的供应商队列。《指导意见》针对行业的热点和痛点,提出要攻关隔膜关键工艺和设备,研发固态电解质隔膜。肇庆要建设成为省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需要在这些关键环节方面有所成就。
王新建议,肇庆应多关注铅炭电池。相比目前比较常见的铅酸电池,铅炭电池无污染、寿命长、成本低,非常契合新型储能的要求。深度报道组了解到,铅炭电池工艺相对复杂,需要攻克循环寿命较短、充放电深度较浅和充放电倍率较低等问题,同时,生产成本受炭材料影响较大。国家和省里的政策也正在聚焦铅炭电池的技术突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包括铅炭电池在内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广东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研发新型环保、长寿命、低成本铅炭电池,开发高导电专用多孔炭材料。
肇庆本地企业理士电源的代表产品之一就是铅炭电池。该企业在近日召开了全球供应商大会,正联合合作方在新型储能上进行攻坚,但更详细的计划则未公开。
王新表示,前沿技术的项目要落地,一方面要靠企业创新,地方政府也可以谋划一些创新机构,如实验室、研究院等,通过产学研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智力支撑。另外,储能电池的安全、质量检测是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一环,建议考虑引入具备资质的国家级检测中心,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支持产品出口等提供检测服务,为企业开拓市场“背书”、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建设创新平台,肇庆如何借力?
肇庆还有更多借力机会。为强化创新驱动力,广东正在加强资源的统筹协调,5月底,广东省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正式获批筹建。该中心的牵头单位为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由7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名单内都是逐浪新型储能前沿的佼佼者,无论企业实力、市场规模还是技术储备都处于领先位置。
根据发展多元储能技术的思路,实证中心涵盖多条技术路线,并在不同地市布局实证中心。肇庆是其中之一,根据备案信息,肇庆实证中心主要建设100万千瓦电化学储能电站和300万千瓦时的压缩空气储能混合储能电站。
电化学储能中,锂电还是主流的路线,正与肇庆的产业基础相匹配。据肇庆市工信局介绍,本地的储能电池主要产品包括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半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电池。
虽然锂电的市场占有率高,但其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解决很多制约因素。《指导意见》针对储能电池成本高、循环次数少等问题,提出提升锂离子电池技术、开展储能前瞻技术研究等7条政策措施。针对锂离子储能电池安全性、经济性有待提升的问题,支持开发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全气候储能锂离子电池,提升锂电池容量极限,推进新型体系锂电池研发和应用。
实证基地如何建设?黑龙江省大庆市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该地拥有全国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平台针对光伏和储能关键组件的创新成果,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产品等建立实证实验区,利用户外雨雪低温环境对实验室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创新成果能否落地。
王新表示,实证中心对于肇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建议肇庆加强对接,不同的创新成果可能在不同的方向有所需求,肇庆应具体挖掘合适的应用场景,或积极推动本地龙头企业对接,让实证中心和本地资源发挥1+1>2的协同效果,将创新成果落在本地。
实证中心能否换来项目投资机会?2021年11月,大庆光伏、储能平台一期20万千瓦实证项目建成运营,2023年5月30日,由多个主体投资建设的光伏发电工程合作项目在大庆正式签约,项目装机容量约20兆瓦,年发电量预计将达到3600万度。这个因油田和铁人而闻名遐迩的资源型城市将在新能源上开启新的发展征程。
创新应用场景,打开市场空间
大型“充电宝”得配置在有需求的地方,需求越大,则市场越大,滚动发展越快。因此,丰富应用场景也是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手段之一。《指导意见》针对广东省新型储能装机市场有待拓展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开展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包括积极开拓海外储能市场、拓展“新能源+储能”应用、推进定制化应用场景、推进虚拟电厂建设、鼓励充换电模式创新等7条政策措施。
今年5月印发的《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也提出积极拓展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场景,促进新型储能与大数据中心、5G基站、数字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支持各地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虚拟电厂等试点、示范。
“应用场景是新型储能产业生态的一部分。”王新认为,相比其他资源,上下游的产业链和应用市场对于企业来说更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对一些腰部企业的招引或者壮大发展而言,产业链集群、产业生态的丰富性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达了相同的意见。今年以来,我市在新型储能产业的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相关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相较于土地、厂房,产业生态更受这些企业关注,即上下游对接、市场开发整合、绿电指标等,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能够真正站在产业前沿,做好统筹规划。上述负责人透露:“今年接触的项目都由市领导亲自对接,推动接下来的整合工作。”
王新表示,目前政策还处于释放阶段,近些年来,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都宣布扩大产能,这些新增项目将陆续投产。但按照广东省设定的万亿规模测算,产能可能还将进一步扩大,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相关城市来说都将迎来新的风口。上述投促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在一线招商中,发现传统电力行业的产业链企业都在积极向新型储能转型,装备类的企业也在往风口上赶,“现在机会很多,就看我们怎么把握了”。
记者手记
中流击水 浪里行舟
广东正努力把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一条万亿级赛道,其发展前景令人振奋。肇庆把新型储能产业纳入“主导+特色”产业体系,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是立足未来,为这片亟待发展的土壤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高地。
千帆竞发,如何争得上游?我们需要正视肇庆现代制造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的现状。要想在大潮中争得一席之地,往大了说,既需要大力招引提升增量,又要统筹政研企资源整合存量;往小了说,要找准带动全局的发力点。
这也应该是谋划投资项目的思路。发展的思路不会凭空而来,应要实事求是,在立足产业发展的实际与需求中锻造。它不来自豪情、概念或者运气,而来自熟悉和具体,并在逐浪前行中迈向成熟。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是再造一个新肇庆的必修课,肇庆还要下足苦功,凝聚共识,进一步提高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