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讯:即插即充,用户无需自带充电器、扫码开柜仓还可以直接充电池、价格实惠,一度电仅需0.5元……11月7日,在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华阳村荣大产业园内,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推出的光储充一体化“全电共享”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示范项目正式启用,将探索更安全、更智慧的充电服务新模式。
电动自行车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也带来了乱停乱充、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消防安全隐患,威胁着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以苏州市为例,目前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950万辆。如何实现电动车安全停放、规范充电,防范充电安全隐患,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探索更安全、更智慧、更实惠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服务模式,引导规范安全充电,解决好老百姓“充电难”的烦心事,今年9月,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要求,以国标《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技术规范》为依据,联动国内相关领域头部技术企业技术团队,建成了苏州首个光储充一体化“全电共享”电动自行车安全智慧集中充电点,融合运用数字孪生、电力物联网、直流充电等技术,构筑起“一桩、一柜、一平台”的坚强防护体系,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性。
据国网苏州市相城区供电公司专职朱明杰介绍,该集中充电点拥有停车位100个,按2:1比例设置了48 套交直流充电桩、12个智能充电柜仓位,可提供6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车棚顶上安装的18.72千瓦的光伏系统,年发电约2万余度,在满足充电用能之余,还可以并入厂区消纳使用。同时,还配备了容量为40千瓦时的储能系统,实现光储充一体化运营。
三个车棚顶部的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六排崭新的充电桩前整齐摆放了电动自行车。其中,两个蓝色的小箱子格外醒目,上面写着“新国标直流传控充电桩”的字样。
“新国标的直流充电桩内置了充电模块,自带4个充电器,用户无需自带充电器,可实现即插即用,这样可以有效隔离劣质充电器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能自动识别电池类型,根据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电压,智能化调整输出电源,实现48伏以上非标电池拒充,进一步提高充电安全性。”朱明杰介绍道。
“我就在产业园内上班,工作日都是提前在家充好电再过来的。现在有了这个充电点,扫码就可以充电,回程时就‘满电’了,不用再回家充电了。”车主陆宇成插上充电器,通过手机扫码后,即可为爱车“续航”。
“遇到充电车位不足、充电拥挤不安全无法充电的情况,用户还可以将充电电池取下,放置在车棚的北侧的共享智能充电柜内进行充电。”朱明杰介绍,充电柜封闭性好,防火等级高,具有过温断电、故障告警、充满断电、过压过载保护、明火自动灭活等功能,充电入柜可提高充电安全性,占地面积是同等规模充电桩的1/20,“充电车辆数量超过总容量时,充电柜还可弹性扩容。后续随着新国标锂离子电池的统一推广,柜子还可快速升级为换电柜,提供换电服务。”
为直观了解充电桩的运行情况,实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预防故障发生,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还搭建了数字孪生平台,将充电桩、充电柜和储能系统接入平台,生成1:1还原的孪生场景,实现对棚内充电桩、电表柜等的远程实时监控。紧急情况下,还可远程执行安全控制指令。
“在电表柜内,我们还部署了技术领先的智能网联防火限流保护器,以及短路漏电保护等电气设备,通过电力物联网技术,上传设备实时状态和告警信息,打造了消防安全‘云防护’。”朱明杰表示,“一桩一柜一平台”的防护体系,将整个充电点的防御层前移,有效隔离用户侧、电源侧的消防隐患,真正实现了防患于未“燃”。
“我们凭借光伏发电带来的收益,和储能系统峰谷价差带来的降本收益,可实现运营收支平衡,并有望实现盈余。”荣大产业园物业经理宋春明表示,‘全电共享’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示范点的启用,不仅规范了充电安全行为,还带动了园内节能降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得益于“光储充”模式的经济性优势,车棚实行“计量收费、居民单价和免服务费”的消费模式,充电成本从原来居民区2元/次降到0.5元/次,调动了员工工作地充电的积极性,避免了充电进楼入室的行为造成的隐患。
“‘全电共享’惠民车棚是落实市委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治理的要求,助力苏州市平安城市治理而探索的一个示范点。”苏州市相城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仝飞希望,发挥示范项目的标杆引领作用,挖掘电动自行车密集停放区域,科学规划,大规模推广普及惠民车棚充电服务模式,惠及更多百姓,实现满电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