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再迎新规 培育骨干企业迫在眉睫

新能源采编储能 2024-08-27 11:17:42 208阅读 举报

  网讯:8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修订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较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规范条件》进行了全面细化,将对“技术、装备和工艺”的要求改为对“综合利用能力”的要求,并进一步规范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这是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举措。

新规范提枪上马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退役的动力电池也将进入爆发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表示,2023年动力电池销量接近380GWh,世界前10名企业中有6家中国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世界级电池企业。从产能规模来看,到203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占全球70%,给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

  与产量激增同步出现,动力电池回收也正成为当前汽车行业重点关注的课题。《规范条件》明确,综合利用是指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适用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业务的企业。

  其中,《规范条件》对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进行了明确释义。梯次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检测、分类、拆分、重组等处理,制造符合有关标准的梯次利用电池产品,使其可应用至其他领域的过程。再生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冶炼(或材料修复)等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

  总体来看,《规范条件》在2019版基础上更加细化完善,对企业布局与项目选址、企业综合利用能力、梯次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情况、安全生产和人身健康、社会责任和职业教育以及企业监督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规范标准。文件对企业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综合利用时的厂区条件、设施设备、技术工艺、溯源能力、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应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进一步明确技术要求

  随着退役动力电池数量不断增加,以及镍钴锰锂等金属资源价格的飙升,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2018年的58.3亿元上涨至2022年的204亿元,据机构预测到2027年将增长至550亿元。

  在巨大的市场缺口下,赛道涌入了不少新玩家。一位动力电池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如今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上游渠道多且较为杂乱,电池厂为主要的供应渠道,占比在50%左右;中游参与主体多、类型杂、市场竞争分散,目前由第三方企业主导;下游应用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类。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存在参与主体责任不明确、奖惩制度不完善、动力电池信息管理登记不到位等问题,亟需制定统一的规范条例来完善、优化整个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规范条件》对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进一步明确了技术要求。其中,对于梯次利用企业,要核实废旧动力电池来源,确保用于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来自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年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量应不低于实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的60%(其中利用量和回收量均按重量计算)。此外,企业应承担梯次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责任,自建或与用户共建梯次产品在线监测平台,监测产品运行状态和流向。

  对于再生利用企业,《规范条件》要求努力提高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水平,通过冶炼或材料修复等方式保障主要有价金属得到有效提取回收。其中,铜、铝回收率应不低于98%,破碎分离后的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杂质铝含量低于1%,杂质铜含量低于1%;冶炼过程锂回收率应不低于90%,镍、钴、锰回收率不低于98%,稀土等其他主要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7%,氟固化率不低于99.5%,碳酸锂生产综合能耗低于2200千克标准煤/吨;采用材料修复工艺的,回收利用的材料质量之和占原动力电池所含目标材料质量之和的比重应不低于99%。

  此外,《规范条件》还对企业投入研发做了新的要求,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申报省级及以上独立研发机构、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建立健全电池回收规范

  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电池回收产业规范化发展。

  2021年8月,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重点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提出要求;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从生产设计、装机、销售、回收网点设置、租赁运营以及报废移交、回收经营等阶段作了明确要求。该文件也首次对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业分别要求,不过主要是针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总体要求。

  自2018年8月至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五批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白名单,累计发布白名单企业156家单位。中科院电工所前研究人员周康(化名)对记者表示,近年来白名单纳入节奏明显加快,行业发展规范化的信号逐渐增强。

  资源强制回收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曹国庆介绍,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门槛较低,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企业数量多、类型杂,如今废旧电池收购方主要以车企、电池厂家为主,还包括第三方集中收集企业,如个体回收商、梯次利用企业、电池拆解打粉回收企业、再生处理企业等,其中个体回收控制回收市场占比约70%。“此外,废旧电池拍卖要求白名单企业才可以投标。其他方式则没有太多门槛,价高者得,现金支付自由买卖,且主要聚集地在河南新乡、广东佛山等地。”曹国庆强调,动力电池回收不能重蹈废弃电器回收的覆辙。

  目前国内头部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产能在10万吨以上,部分企业产能在万吨级别。来自白名单企业的综合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01万吨,计划处理能力超过425万吨,但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发展历史短,2022年动力电池实际回收量仅30万吨,多数企业产线达不到满产状态,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产能闲置现象明显。

  更重要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迎来退役潮,预计到2025年,磷酸铁锂电池退役量将达到21.6GWh,三元锂电池退役量将达到100.8GWh,以目前国内企业的回收速度和效率,将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回收市场出现巨大缺口,然而工信部白名单企业却仅有百余家,更多的赛道玩家仍以“小作坊”形式存在。

  因此,为了鼓励更多动力电池回收链条上的企业规范化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培育持续的、健全的、完备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有关部门加快推动产业规范化工作。《规范条件》的发布为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提供了指引方向的路书。企业可依据本规范条件自愿申请公告,工信部将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予以公告,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与梯次利用成套化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将会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下一步重点工作。随着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不断加码,行业参与者数量不断增长,中国动力电池将建立更完善的回收体系,也将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

版权声明:
作者:新能源采编
链接:https://www.zhaoxny.com/p/56e5e0556ec65.html
分类:储能
本网站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点击 “举报”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
机械储能有哪些方式?
问答 1 位能友回复
如何判断锂电池的优劣?
问答 1 位能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