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的火,并不仅仅体现在表面上的“装机量”。技术革新与突破,才是支撑行业“怒放”的根本。在6月14-16日,CESC2023中国(江苏)国际储能展览会期间,多种储能技术亮相现场,我们关注到,一种全新独特的储能技术——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突破了产业化瓶颈,开始迈向储能商业化主干道!
一、突出产品优势 聚焦长时储能
在清洁能源强势发展之下,储能行业也乘风御光而起,其中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路线由于其“高安全、长寿命、适合长时储能”等特性装机占比不断增大,在国内新型储能装机占比已经从2020年底的0.7%增长到2022年底的1.6%。尤其在2022年,央企中核汇能率先开启了GWh液流电池系统的集中采购,将液流电池推向大规模应用。亮眼数字的背后究其根本其实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如新疆、甘肃等多地区对储能时长要求增至4小时以上,近两年锂原材料资源问题凸显、价格大幅度波动也曾一度影响下游储能成本,锂电池安全问题仍然如达摩斯之剑高悬,业内并没有形成一劳永逸的应对方案。
宿迁时代储能董事长项瞻波向网站介绍,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相对于其他技术路线在“电网侧、电源侧”具有的多重优势。
第一,安全环保,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具有本质安全的特点,不存在起火燃烧或爆炸的风险,电解液采用有机合成物质溶解在纯水中,体系无强酸、无强腐蚀性,不依赖金属资源,相对而言更加环保;
第二,超长寿命,可深度充放电循环超过20000次,日历寿命大于20年;
第三,长时储能,适合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液流电池功率(电堆)和容量(储液罐)分开,电解液安全稳定便于储运,可通过建立储存电解液库存,实现大规模和超长时间的储能,确保能源输出安全;
第四,成本较低,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相对于其他液流电池,投入成本和运维成本较低,电解液化工合成,降本空间大。
“目前的储能技术均不能同时具备所有优点。”宿迁时代储能董事长项瞻波表示,“国内液流电池技术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然而3年前国内的液流电池企业还寥寥无几。随着近几年的市场需求,切入液流电池行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企业间的技术追逐竞赛也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近两年,液流电池技术的突破已远超过去十余年,性能提高了很多,成本已经下降了30%~50%!”
二、攻克“卡脖子”命门,推动产业链国产替代!
提到液流电池,最为大家熟知的是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发展十余年来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储能技术。早在三年前,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战略目标后,项瞻波即意识到:“长时储能将成为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支撑”,项瞻波带领技术团队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以全世界钒产能全部拿来做成全钒液流电池,也难以支撑国内爆发式增长的储能需求。”产量有限的钒资源必然会制约全钒液流电池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紧缺也必然会导致价格的波动,这些都不利于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为了解决第一个“卡脖子”钒资源问题,宿迁时代储能选择了不依赖金属资源且更为环保的“水系有机液流电池”技术路线,该款电池的电解液采用以C、H、N、O元素构成,原材料在地壳中含量丰富、来源广泛,电池系统整体造价也更为低廉。
第二个“卡脖子”电池隔膜问题。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阴离子交换膜AEM存在较高技术壁垒,此前只能采用国外的产品,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整体电池性能也并不理想。宿迁时代储能与中国科技大学徐铜文、杨正金教授团队合作,最终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成功研发生产出了应用于有机液流电池的AEM膜,成为国内首批实现量产AEM膜的厂家。该款电池隔膜具有渗透率低、电导率高、结构稳定性佳等多方面优势,性能较国外产品有大幅提升,它的国产化推动了水系有机液流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使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
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在国内并没有实现商业化的企业,宿迁时代储能相当于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但却“生死未卜”的路线,经过宿迁时代储能与国内多所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试验论证,与国外有机液流电池企业对标,几百次产品的反复自我迭代,最终开发出了最佳方案并向市场交付,成功将水系有机液流电池技术路线在国内推向商业化!
三、掌握核心材料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尽管公司成立刚两年时间,宿迁时代储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更新迭代,其技术指标和产品参数已超过欧美有机液流电池生产企业。
我们了解到,宿迁时代储能的电解液、离子交换膜、双极板生产工厂、电堆生产和组装生产线将于今年7月开始投产,达产后离子交换膜和双极板年产能将分别达到10万平米,整套液流电池系统首期年产能将达到0.5GWh。另外,还有在建的部分车间设备,预计明年7月完成安装,届时产能将会翻倍。
宿迁时代储能已初步构建成电解液、离子交换膜、双极板、流道板、专用管道等所有核心原材料自产的全产业链。
四、提升产品性能 为客户创造使用价值
项瞻波表示,宿迁时代储能的下一步研发重点将瞄准进一步提升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产品性能,为客户提供更多使用和商业价值。
第一, 优化电堆结构,减少接触电阻,提高电堆效率;
第二, 改进电极和隔膜,提高电堆功率密度;
第三, 降低辅助系统的能耗,提高电池综合能量效率;
第四, 开发多电子转移电解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第五, 扩大量产规模,降低使用成本。
当下,储能每年正以超乎想象的增速狂飙,而且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储能身份也逐步从配角转变为“实用”型工具,再结合国家层面对多元化储能的大力支持,也令项瞻波坚信:未来储能势必将呈现大规模的爆发!同时他也对公司寄予了厚望,按照计划,将于今年启动IPO,预计2025年实现科创板上市。
让我们一起期待,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从宿迁起步,开创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