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18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明阳智能携其创新场景解决方案等革新技术与方案亮相,尽显创新“风”采。
其中,在10月17日的创新剧场发布会上,明阳智能展示了针对多种复杂应用场景的风电解决方案,方案涵盖了平原高切变、超低风速区域,沙戈荒大基地,东南沿海台风区域,海上大场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综合能源立体融合开发,西藏超高海拔区域等多个应用场景。
平原高切变、超低风速场景下的高效方案
针对平原高切变以及超低风速的环境条件,明阳智能为这类场景量身定制了高性能叶片。以MySE233叶片为例,先进的翼型族、低诱导系数、碳纤维主梁等设计,结合全球领先的结构效率、国内首创的结构化壳体等技术,有效提升了风电机组的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先进的高塔架技术也助力实现在低风速环境下的高效发电。明阳的混塔方案不仅实现了卧式浇筑精度更高、构件尺寸运输更方便、干式连接施工速度更快,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轻松应对超一类区域环境挑战
在超一类区域,超低温度、极限风速等环境情况会带来冷启动与低温运行、机组极限安全性、气动稳定性等挑战。为充分利用超一类区域的优质风资源,明阳智能为投运在该区域的风机配备暴风切出、机舱热量管理系统、超一类风速安全模式,不仅实现了风资源的充分利用,还提高了风机在超一类区域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暴风切出技术的作用下,风机发电量可提升8%-15%。
游刃有余适应沙戈荒环境
要游刃有余地运行于风资源条件优越的沙戈荒大基地之中,风机就要具备适应沙暴、扬沙浮尘天气、土壤冻胀和沙丘移动、地理偏远、电网强度弱等情况的能力。
目前,明阳已掌握应对沙戈荒环境的能力。其中,防风沙散热系统耦合设计有效解决了机舱散热、密封和防腐等问题,满足了沙尘环境下的高效运行需求。定制化的混塔、空间基础及箱变助力风机稳稳当当“站立”在沙戈荒区域之中。
此外,构网型风机的电压源控制和自同步电网特性也使之更具电网友好性,助力“沙戈荒”变身“新绿洲”。
“抗台风专家”勇立东南沿海
基于 2600多台抗台风机组在强台风海域正常运行的经验优势,通过配备的高精度传感装置长期在线监测,建立海量实测数据库,并借助先进的预测模型、科学的设计体系、精准的抗台风策略以及精细化的抗台风管理,明阳风机从诞生之时就被植入了抗台风“基因”。
这些设计,不仅降低了台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机组设计的确定性,更提升了整个风场的发电能力,将一次次台风“转危为机”。
漂浮式风机挺进深远海
明阳持续以创新技术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挺进。在继与中国三峡、中国海油联合研发出国内首台漂浮式风电平台“三峡引领号”以及国内首台投运于水深超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海油观澜号”后,明阳又自主研制出双主机、双风轮设计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明阳天成号”在风机形态及材料运用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全球首创,推动了风机制造的革新。
引领综合能源立体融合开发
在综合能源立体开发模式中,明阳智能则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的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和应用场景化。充分挖掘“风光储氢”全产业链能力,以海上风电为基础,推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水制氢”等综合能源立体融合开发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向西藏等高海拔区域进发
在西藏等超高海拔地区,明阳智能为风机叶片配置了空气动力学套件,可以有效解决低空气密度环境下叶片失速问题,不仅使发电量提升3.5%,还提高了风电机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针对多雷电和高辐射这一情况,明阳智能则通过特殊的防雷监测技术,以及为叶片、机舱罩和塔筒定制特殊的防腐涂层为高海拔区域风机提供“自我保护”能力。
除了为行业带来针对多种创新场景的解决方案外,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18-20MW风电平台还获得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鉴衡认证中心、TüV-NORD等的高度认可。大会期间,鉴衡认证中心为明阳智能MySE18.X MW机组颁发认证证书。鉴衡认证中心副总裁、风能事业部总经理张宇和明阳智能风能研究院院长邹荔兵参加颁证仪式;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和明阳智能国内智造业务总裁梁才发等领导见证。
此外,在TüV-Nord全球可再生能源执行副总裁Alexander Ohff及明阳智能风能研究院院长邹荔兵等领导见证下,TüV-Nord中国区风能事务部副总经理潘文光与明阳智能风能研究院副院长魏煜锋共同签署MySE18.X-260认证合同。
未来,明阳智能将继续秉承“创新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的理念,不断开拓新的场景和领域,为推动风电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