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压裂,最大限度挖掘储层潜力

新能源采编燃气供暖 2023-07-31 10:32:37 597阅读 举报

勘探开发进入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领域后,储层基质更致密、构造更复杂、非均质性更强、压裂施工难度更大,常规压裂改造模式由于缺少地质和工程的紧密结合,影响了压裂改造的针对性和措施有效性,因此,地质、工程等多学科一体化压裂技术成为一种趋势与共识。


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改变了传统地质油气藏工程“接力式”压裂设计思路,多专业相互融合,提升储层认识程度及综合改造效果。2018年以来,围绕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难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复杂油气藏高效压裂技术创新团队以压裂为核心,集合地球物理、测井、建模、油藏、压裂等专业精干力量,强化基础理论技术研究,破解“卡脖子”难题,形成了系列技术和有形化产品,为最大限度挖掘储层的增产稳产潜力及单井可采储量潜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地质工程“甜点”高精度评价方面,研发基于常规测井裂缝定量评价、基于波速各向异性确定地应力方位技术,以及电阻率倾角差异测井响应的分量裂缝参数算法及系统;针对常规地震预测小断裂、微裂缝方法预测精度差难题,形成地震多尺度断裂和裂缝检测技术,描述裂缝空间发育情况,为地质裂缝建模提供天然裂缝发育密度、方位等有效数据信息;通过纵向 “甜点”测井定量评价,井震融合三维“甜点”预测,水平井段 “甜点” 分布预测,分别解决了“点—线—面”综合“甜点”评价技术难题,准确指导压裂选层选段。


在全三维复杂裂缝扩展模拟方面,建立密集弱面力学表征与协同扩展模型,创新显式算法+并行计算方法,形成考虑密集弱面的复杂裂缝扩展高效模拟方法;基于“井筒—孔眼—裂缝”全耦合流量动态分配模型,引入暂堵、非均匀射孔等工艺数学表征,结合不同“甜点”特征,形成不同非均质地质条件的精细化压裂缝网设计及调控技术。


在压后复杂裂缝定量评价方面,建立岩石层理、天然裂缝延伸等缝网扩展的压力响应机制,形成复杂裂缝扩展模式判别准则,准确识别天然裂缝+人工裂缝协同动态扩展形态,与微地震事件动态变化特征吻合;打破传统压后评价仅考虑单一裂缝滤失模式,首次在物质平衡方程中引入次级裂缝压降速率特征函数,耦合求解主缝、次级裂缝面积及缝网复杂程度,形成压后复杂缝网定量评价技术。


此外,构建了自主产权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设计软件。基于业务层、支撑层、数据层,构建软件平台框架;集成自研“甜点”评价、压裂设计等关键技术模块,并统一数据接口,打通地质工程数据流,自主研发一体化压裂设计软件,打破国外垄断。


近年来,技术团队紧密结合现场勘探开发难题,加大现场技术支撑力度,技术骨干驻井支撑,与油田各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把控入井材料质量检测、压裂液配制指导、压裂泵注优化、压后分析等施工环节,做到段簇划分、泵注设计“一段一策”实时优化,为储层高效动用提供有力保障。


在没有千佛崖组成功压裂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技术团队从河道描述出发,开展普陆3井三维储层地质工程“甜点”评价,优化形成大规模复合体积压裂改造工艺技术思路,最终获得13万立方米/日高产气流,成为中原油田普光探区启动陆相勘探10余年来首个实质性突破。


在西南油气寒武系筇竹寺组新层系页岩气藏勘探中,技术团队创新优选出低有机质厚层粉砂质页岩为综合“甜点”段,并提出部署水平井金石103HF井建议,结合压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对储层地质、工程特征不断深化认识,优化形成了“多段少簇密切割+提高前置促缝高+控制规模防套变+组合粒径强加砂”的压裂改造模式,试获天然气产量25.8万立方米/日,标志着川南新区新层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版权声明:
作者:新能源采编
链接:https://www.zhaoxny.com/p/6fe5783cf17e7.html
分类:燃气供暖
本网站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点击 “举报”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