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型储能产业迎重要发展节点

新能源采编储能 2024-09-09 15:06:45 193阅读 举报

  网讯: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而如何将电能安全、绿色、大量地储存,便是新型储能要解决的问题。

  新型储能,在今年3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为其发展按下了 “加速键”。四个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明确提出,要探索应用一批新型储能技术。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继续高速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100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129%,能量规模同比增长142%,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10万亿元以上 。

  而山西作为能源革命排头兵,早在2023年12月,便已将新型储能产业链列为新增的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中的一条。与此同时,省工信厅等六部委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做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强调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领域,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

  新型储能根据所用的能量形式,可分为物理储能(如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磁储能)、电化学储能(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液流电池、液态金属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热储能(潜热储热、显热储热、化学热储)三类。

 在水电资源等灵活性资源相对匮乏的山西,技术相对成熟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成为首先使用的解决电力波动问题的有效措施。今年6月,山西首个独立储能项目,即中核汇能垣曲200MW/400MWh现代自动化独立储能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据悉,该项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中核汇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投资建设,建设容量200MW/400MWh,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液冷储能方案,配套建设一座220kV升压站,电站具备独立参与电网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的能力和要求,可通过“错峰收储”和“移峰填谷”的方式,为优化电力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在储能电站建设领域,长治紧随其后。长治潞城仁和储能电站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容量100兆瓦/200兆瓦时,配套20台5兆瓦/10兆瓦时储能液冷电池系统、20台储能变流升压一体舱系统和1套220千伏升压站系统。该储能电站位于长治市潞城区史回镇仁和村东北,由长治弘盛源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其母公司为北京弘盛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控人为孙浩杰。该项目作为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3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3亿元。

  此外,位于省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潇河产业园的300MW全钒液流电池生产制造项目也于上月开工建设。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204亩,由省属集团山西国际能源操刀建设,以打造全钒液流电池数字化“灯塔工厂”为目标,计划总投资18.58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其中,一期计划投资6.58亿元,占地100亩,主要建设年产能300MW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生产线、生产厂房、研发中心以及办公楼等相关配套设施。二期计划投资12亿元,占地104亩,建设100MW/400MWh全钒液流电池共享储能电站。

  当然,山西新型储能项目远不止以上三个。据4月12日山西省能源局公示的《2024年新型储能项目库拟调整情况》显示,本次拟调整入库的新型储能项目63个,容量1063.076万千瓦,拟调整出库的新型储能项目6个,容量165万千瓦。(文末附具体项目名称)

  除了新型储能基础建设以外,山西在市场化探索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完善山西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独立储能参与二次调频市场,更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稳定运行。这意味着山西独立储能电站可形成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一次调频、二次调频)的盈利模式,提升了储能项目盈利能力。

  山西在新型储能中上游关键材料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省政府公布的2024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中,涉及新型储能产业链项目23项,包括了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尚太锂电”)年产3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山西华钠铜能(碳能)公司(下称“华钠铜(碳)”)年产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厂房配套设施项目、中化学赛鼎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化学赛鼎”)年产3万吨相变储能材料项目等。

  在整个产业链中,负极材料已形成规模,其代表便是“链主”企业——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的尚太锂电。该公司自2018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经过6年时间,实现了一、二、三期年产2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全部投产,累计投资50亿元,逐步形成锂电负极材料全产业链,实现从无名小厂到业内翘楚的跨越。目前其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尚太碳素制品有限公司的董事欧阳永跃,公司合作伙伴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宁德新能源、欣旺达等头部企业。

  而能保证锂离子实现放电的关键材料——锂电池隔膜,山西蓝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蓝科途”)便打破了国外技术“卡脖子”局面,制造出了属于山西属于中国的这个“塑料布”。该公司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经济开发区,由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最终受益人为陈继朝。

  同样是生产一张张薄如纸片的膜,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润储能”)因主要应用于液流电池的全氟离子膜而成为山西新型储能产业链“潜在链主”企业。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是由孟青实控,其他股东还有天津润志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旗下拥有全氟离子膜和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两大核心产品。

  全钒液流电池作为当前液流电池中发展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回收利用率高、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储能技术,在大型长时储能应用中优势明显,深陷“面值退”危局的永泰能源也在积极布局。该公司拟与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海德股份共同投资10亿设立储能科技公司德泰储能,全力打造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同时还通过德泰储能与公司所属控股企业张家港沙洲电力合作建设投资额1.5亿元的储能辅助调频项目,率先突破钒电池在火电调频领域的市场应用场景。而且,永泰能源规划到2030年参股与控股的储能和新能源项目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

  此外,针对锂电仍存在的锂资源储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钠离子电池可以彻底破解,这颗新型储能界的“新星”在新能源产业赛道广受关注。

  6月30日,全球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运,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而该项目使用的钠离子电池的核心——正负极材料的来源,便是华钠铜(碳)。资料显示,华钠铜(碳)由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新阳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分别出资70%和30%建立,后者母公司是山西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

  据最新消息,8月20日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在阳泉市调研期间,便深入华阳集团了解其产业转型工作。该集团重点打造的华钠芯能公司作为华阳股份的全资子公司,率先实现钠离子电池产品规模化生产应用,拥有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在国内钠离子电池企业中属于第一梯队,已具国际领先的水平。目前,华阳集团已形成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高性能碳纤维、高性能滤材/白绒、煤层气制金刚石、PBAT可降解塑料、纳米纤维空气净化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山西资本圈还注意到,位于太原市清徐县的山西中科美锦炭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中科美锦”)在超级电容炭领域取得突破。超级电容器的储能量可达传统电容器的数万倍,1分钟以内即可充满电,且性能基本不受天气状况影响。最新消息称,该公司已将电容炭产品从实验室搬进量产工厂,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据了解,中科美锦成立于2021年,由美锦能源控股98.49%,核心技术由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美锦能源共同开发,专注于超级电容炭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该公司建设的1000吨/年淀粉基电容炭项目,属国际首创、国际先进、国内最大规模的生产线,可实现进口替代。

  除了超级电容器和液流电池相关领域外,山西各种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逐步走向规模化、系统化和产业化。例如太原(古交)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临汾蒲县的1200兆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朔州热电飞轮储能复合调频项目、长治鼎轮能源科技30兆瓦飞轮储能项目、朔州平鲁100MW/200MWh磷酸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飞轮储能技术创新示范项目等等。

  如今,储能技术作为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和新能源齐头并进,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山西新型储能发展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虽仍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等挑战,不过随着未来能源转型的深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该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2024年新型储能项目库拟调整情况:

版权声明:
作者:新能源采编
链接:https://www.zhaoxny.com/p/6ff2c72b97deb.html
分类:储能
本网站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点击 “举报”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
机械储能有哪些方式?
问答 1 位能友回复
如何判断锂电池的优劣?
问答 1 位能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