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
2023已经过去,对于所有汽车从业者而言,可能是整个职业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年。为此,有人拼命狂奔、有人停滞不前,有人拨开迷雾、有人五味杂陈。
那么,试图找到一个出现最频繁的关键词,来形容暗潮涌动的中国车市,答案几乎没有任何的悬念——价格战。
顺势,打开《汽车公社》的网站,在搜索栏输入上述内容,一共出现了33篇有关价格战的文章。显然,明晃晃的数字不会说谎。
作为见证者,整个2023年前往的每一场活动,进行的每一次沟通,参加的每一届车展,与主机厂友人交流最多的也是价格战。
“现在看到这三个字,真的有点想吐了。”
绝不是杜撰,这样一句话就来自于“血色2023”年终盘点讨论会上,某位同事直抒胸臆的吐槽。但即便如此,在最后分配角度与选题的时候,我还是主动请缨去聊聊自己心中的价格战。
而接下来的篇幅,并不会像网上大多数文章那样,通过描写什么所谓的众生像,去展示它的血腥至极与不留情面。
相反,更想聚焦价格战背后真正的起因与结果。
一把屠刀
试问,“中国车市为什么会大打特打价格战?”首先望向表层,一定与两位大魔王野心勃勃的主动出击有关。
由此将视线拉回到2023年1月1日,特斯拉通过那次大幅度的官降,把国产Model 3与Model Y的售价拉到了历史最低。
彼时,站在这家美国车企的角度,苦衷摆在那里,就像屡次提及的:其一,曾经爆棚的累计订单逐渐消耗殆尽,终端新增客户的乏力则是必须直面的事实,所以必须狠狠“割肉冲量”。
其二,无论Model 3也好,Model Y也罢,碍于推出已久,迟迟没有焕新,产品力层面曾经的领先优势,正在被后来者不断蚕食甚至反超,那段非特斯拉不选的日子过去了。在“改款”真正到来并且大规模交付之前,只能被迫用损失毛利率的方式,祭出更多的诚意俘获人心。
其三,身为掌舵者的马斯克,对于全球车市的消费活力与真实需求,持有悲观态度,认为不排除发生一场大衰退的可能。身处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大环境下,必须采用各种方式,让公司继续保持向上增长的势头,不然就会再次陷入泥潭。
而结合最终结果,整个 2023年特斯拉在华依旧维持着较为强势的输出,位于全球更是顺利完成了180万辆的产销目标。
无独有偶,在经历了2022年由量变所引发的质变,比亚迪的状态俨然到了愈发爆棚的地步。进入2023年以来,它的任务也变得非常简单,销量能冲向多高就冲向多高,彻底夯实自己“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地位。
因此,从秦PLUS DM-i冠军版把入门价格拉到9.98万元开始,到之后多款车型纷纷推出冠军版,再到年末海洋网与王朝网纷纷开始让利促销,比亚迪都是价格战忠实的簇拥。
甚至就连掌舵者王传福,都毫不避讳的表示:“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车企在未来3-5年如果没冲上去,就没机会了。并且未来3-5年,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板块会持续开打价格战。”
同样,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比亚迪冲破了300万辆的年销大关,颠覆了中国车市固化多年的格局。
汇总而言,虽然自身有所损耗,也真真切切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但两位大魔王还是通过扬起中国车市的价格战,获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份额。
由此望向更深层次,实际上无论特斯拉也好,比亚迪也罢,代表的就是电动车时代的“新王”,通过价格战试图颠覆的正是那些燃油车时代的“霸主”,以及同赛道附庸的大量投机者们。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逼近40%,销量逼近900万辆大关,毫无疑问凶猛降临的转型浪潮挡也挡不住。
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重新回到本段开篇的问题,“中国车市为什么会大打特打价格战?”“因为旧秩序需要被推翻,新规则需要被建立,价格战更像是一把屠刀,杀人绝不眨眼。”
当然,肯定会有读者产生质疑:“价格战打的越激烈,中国车市就会变得越不健康,每一家主机厂都没好日子过。”
作为反驳,更想说:“道理都懂,可当关乎重塑产业格局的汹涌浪潮扑面而来,真的管不了健康不健康了。
眼下,拼的就是谁手中握有的粮草更多,谁的家底更厚,谁的执行能力更强,能够抵挡住价格战一波又一波的消耗。”
谁是刀下魂?
聊过了价格战缘何而起,本段开篇继续聚焦新的问题:“价格战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经历了2023年,答案其实已经非常明显。
首先,必须明白,中国车市一定会变得赢者通吃。在此过程中,弱者会接连不断的被淘汰,脱颖而出的强者将会分得愈发可口的“蛋糕”。
想要成为最终留下的选手,便要求必须在各个维度都做到没有短板,将体系效率拉到最满,同时放弃一切无法落地的幻想,随时准备“拼刺刀”。
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价格战之下,随着电动化时代的到来,这一次爆款的定义权与定价权已经被自主品牌所牢牢掌控。
反观合资品牌,从轿车,到SUV,再到SUV,赖以生存的一块块阵地,都在被疯狂的蚕食,它们俨然成为了受影响最大的存在。
与此同时,价格战令合资品牌被迫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吐出多年以来在华积攒下的种种红利,并且开始疯狂降价卖车,甚至为了维系销量不惜赔本赚吆喝。可即便如此,自主品牌的崛起依旧难以阻挡。
那么,“谁将成为刀下魂?”
最近,看到一种有趣的说法,“在这波枪林弹雨中,合资品牌最先倒下的便是水土不服的法系、意大利系,之后便是坚持性价比路线的韩系、美系,接下来主打经济低耗的日系会遇到大麻烦,德系因为BBA与大众的存在,则是血量最厚的存在,可仍远不复当年之勇。”
而在我心中,伴随价格战愈演愈烈,自主品牌的份额在突破50%后,一定会迅速攀升至70%左右并渐渐稳定下来。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合资品牌的份额将萎缩至30%左右。当然,在自主品牌中“又有人倒下”的消息,相信同样会频繁出现,成为所谓的“刀下魂”。
至于价格战何时能够结束?
就像王传福预测的那样,起码今年、明年战火绝不会平息。而眼下价格战之所以根本停不下来,也和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下降、智能化硬件成本下降等等内在原因有关。
在此过程中,我相信每一个细分板块的定价体系,都会被彻底的推翻、打破、重塑,一条条“鲶鱼”将会全力搅动一片片红海。
因为价格战,中国车市的格局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转换视角,对于潜在客户而言,恰恰因为价格战的存在,大家购车的动力与积极性,正在被迅速的调动起来。
之前,都觉得2023年的中国车市,不会迎来多么绚烂的绽放,可历史最好销量成绩却在不经意间被创造。
主机厂叫苦连连,消费者喜笑颜开,无需质疑今年、明年就是入手各类新车最好的时机。
写到这里,文章渐渐临近尾声,用最后一句话作为“血色2023”价格战盘点的总结:“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
此刻的中国车市是在流血,可等到伤口慢慢愈合那天,一定会迎来更加出色的体魄。身处价格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虽然无人能够逃脱,但总有人从中受益。
而作为见证者,无疑是幸运的……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