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讯:9月26~27日,主题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2024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在河北崇礼举行。电力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开展探讨,交流观点,以推动相关创新和实践向纵深发展。
能源行业要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主要任务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主题,是长远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
要增强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研究先进能源技术解决方案和务实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多维技术路线,推动能源电力全产业链融通发展,以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革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在各方努力下,近年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推进,电力保供能力不断提升,市场体制机制持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示范成效显著。中电联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深化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回应行业关切,推动各方深化合作,协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
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应对好战略转型的有效举措。今后较长一段时期,能源行业要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主要任务,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正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统筹行业力量共同落实各项任务,支持各地开展先行先试,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模式。
源网荷储统筹推进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时间长,涵盖领域广,涉及方面多,各发展阶段侧重点不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源网荷储各环节统筹推进、各方面协同配合。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调整能源结构和布局,大力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储能体系,大力推进再电气化,加快构建统一电力市场,着力保障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
我国不可能走西方油气替代煤炭、新能源替代油气的碳中和之路,能源转型的总思路要由“趋势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发展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再电气化”。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邹磊:
要加快推进新能源从增量主体向主体能源转变,加快推进煤电等传统电源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促进源网荷储深度协同互动,优化电力系统资源配置。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
应加强源网建设协同和统筹,探索源网荷储建设新模式,支撑新能源稳定健康发展;增强多能协同互补能力,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文峰:
锚定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发展新能源融合并网、智慧化调度、多元储能技术以及氢能等产业,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水火等多能互补的新模式。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
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主战场。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一系列挑战,相关专家和行业代表都强调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相关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
当前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很多技术研究已经进入无人区,要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注重源头创新。近年来,清华大学通过广泛调研多家企业,联合国内顶尖企业和制造商,推进电机控制中心等装备的研究和应用,使得柔性直流换流阀的体积和损耗大幅下降,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国跃:
数字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正在成为主导技术,要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研究煤炭高效利用、大容量长时储能、“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面构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型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栗宝卿:
要推进技术变革。其中,数字变革将成为推动能源的主要力量,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源网荷储高度协同互动、分度协同自治,从传统的源随荷动转变为源荷互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侯金龙:
要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融合应用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推动社会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低碳走向零碳。此外,构网技术也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应逐步扩大构网型储能应用规模,形成有利于构网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