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讯:储能的各种技术路线,近些年风起云涌,锂电池一直是市场较为欢迎的电池技术。直到今年,官方将液流电池划入重点方向,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令其步入台前。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5.6GW,在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储能技术中占比最高,27.2%;其中锂电池储能新增装机5.4GW,在电化学储能中占比高达96.4%,占据主导地位。以风光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带飞储能行业。
2023上半年的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达到85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由此催生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团大战”中,锂电池的确强势,但论胜负为时尚早。例如,更为安全、配置灵活的液流电池,今年频获资本押注。其中,全钒液流电池龙头大连融科于4月份宣布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开始冲刺IPO。
新型储能增长具有很强确定性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电解液可循环利用、生命周期性价比高、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技术的首选技术之一。在众多的液流电池种类中,目前商业化进程更快的为全钒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金属钒离子为活性物质的液态氧化还原可再生电池。全钒液流电池是以+4、+5价态的钒离子溶液作为正极的活性物质,以+2、+3价态的钒离子溶液作为负极的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各自的电解液储罐中。
在性能方面,全钒液流电池能够实现毫秒级充放切换响应,可以达到20000次的循环使用寿命。由于全钒液流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都是液态的水系电解液,通过膜材料将两种液态材料隔开,从而避免了传统电池中因为易燃材料的使用而带来的热失控和安全隐患;具有本征安全性,基本不存在起火爆炸风险。基于全钒液流电池15年生命周期的条件,目前全钒液流电池的lcoe度电成本(平准化度电成本)在0.4元/kWh左右,略高于锂电的0.35-0.4元/kWh,但如果未来电网调度的容量增加,全钒液流电池的度电成本有望优于锂电池。
2023年是钒液流电池商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
2023年是钒液流电池商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众玩家积极布局,相关项目签约、落地、投产等加速推进。
在碳中和的趋势下,电网对于长时储能系统技术的需求会更迫切。巅峰储能指出,短时储能不能满足电力系统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跨年的储能需要,难以解决峰谷时期供需匹配的经济性问题。这就需要建设储能时长在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技术。到2040年全球长时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可达1.5~2.5TW,到2050年,长时储能储电量将占全部储电量的95%。在长时储能的场景下,液流电池的潜力非常大,2023年会是液流电池产业转折的关键一年。
不同于锂电池的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中国钒资源非常丰富。当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探明的钒矿总金属储量约为2200万吨,其中中国的钒矿总金属储量约为950万吨,大概占到了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43%,位居第一。未来全钒液流电池有望成为一类重要的新型储能技术,预计2025年/2030 年国内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机空间或将超过10GWh/90GWh。
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液流电池体系
没有一劳永逸的选择。液流电池是另一个丛林,全钒、锌铁、铁铬,各项技术赛道均有代表性企业出现。其中,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液流电池体系。有研究表明,液流电池寿命是传统锂电池的3倍左右,且寿命到期只需更换电解液的部分便可重复使用,但囿于成本居高不下,在规模化应用的路上走得很艰难。2021年时,液流电池每度电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比锂电池高11%,内部收益率不足锂电池的七分之一。
近两年,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液流电池的经济效益逐步向好。液流电池的成本主要分为电堆、电解液与周边设备三大块,其中电堆成本约占35%,电堆中,隔膜是核心,成本约占电堆的40%。这层膜还被“卡脖子”。因此,走向国产替代成为优选项,例如大连物化所就自主研发了可焊接多孔离子传导膜。液流电池一方面安全性更高,不易爆炸,另一方面装置灵活,储罐与电化学反应堆可分开,足以应对各种不规整的室内设计。
在电化学储能赛道,撬动锂电池的不止液流电池,去年下半年,“真金白银”撒向钠电池,期望其替代锂电池“上车”,不过因产业化的进程不及预期等原因,很快由热转冷。一方面,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更安全的低成本技术方案仍然需要探索,不确定性太高;另一方面,从创业的角度来看,相比其他行业,能源行业具有垄断性,很多细分领域其实并不适合创业。无论市场如何竞争、行业如何洗牌,好的技术路线和持续深耕技术的精神会带领穿越周期。这些储能技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并存,但每一个路线都会越来越聚焦,最后可能会有一两个技术成为主流。
新型储能先行者已起跑——中钠储能助力碳中和目标
在各种储能技术路线充分竞争之时,储能产业排位赛也已打响。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业内预计,彼时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也将是常态化经济时代为数不多的行业“大蛋糕”。
先行者已起跑。
在储能赛道,西安属于“中庸城市”,不过“好饭不怕晚”。一是储能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二是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合度较高,西安“底子不错”。对于中钠储能来说,“好饭不怕晚”同样适用。
中钠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是由独角兽众创中心培育的,以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企业团队由新能源行业专家、上市公司CEO和制造业资深企业家及知名投资人联合成立。公司通过整合行业优势资源,产学研结合,为全球新能源储能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和服务。
中钠储能自成立以来,逐步实现企业价值。在生产方面,完成了全钒液流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的突破,包括管路设计、BMS、电堆的设计、储能系统的优化与效率的提升;在研发方面,进行了宽温区电解液的研究、钒电池的实验室测试、低成本多孔可焊接膜的研究;在团队建设方面,组建了一支市场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和一支实力丰富的研发技术团队,同时与西北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平台。在产业项目方面,中钠储能已完成三个项目落地。
第一:完成了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电解液储罐生产线的建设
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团队,且引进螺旋缠绕叠加一次成型工艺,实现罐体整体无焊缝、无渗漏可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流储能行业。
第二:在甘肃张掖完成了15MW/60MWh的光伏发电配储项目
本项目采用直流1500V储能系统方案,储能电池系统采用集装箱布置,主要包括储能电池舱、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能量管理系统等设备。电池集装箱系统拥有独立的配电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系统等自动控制和安全保障系统,采用非步入式设计。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场站配合实现风储、能量搬移、一次调频等应用,同时储能系统可接受电网调度,参与电网辅助服务。
第三:在西安国际人工智能创新园完成了125kW/500kWh“风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项目
项目集成光伏发电、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充电桩、风力发电等多项技术,项目运行后既能为电动汽车供给绿色电能,又能实现园区应急照明及电梯应急运行。后期还可实现电力削峰填谷、辅助服务等功能,这将显著提升园区电力系统运行效率。该项目是积极推动低碳园区实施的示范项目,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新型电力系统改革建设号召的有力举措。
碳中和的目标是2060年前,未来,中钠储能将在新能源储能行业,继续稳扎稳打筑起研发护城河,积极洞察市场形势、迎政策东风、借资本市场之力,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